论析泉州傀儡调里所保留的南戏“合(唱)”结构
发布时间:2022-10-19 12:26
本文以潮调(白字戏)、泉腔(梨园戏)、莆仙戏和辰阳高腔等南戏活化石为参照,讨论泉州傀儡调中"合(唱)"的源流。认为唐宋曲子"和声",可能启发了"管弦之中缠声"与佛教"和念"的"拌和"观念,弋阳高腔的"帮和",可能与唐宋曲子的"和声"关系更为密切,而南戏"合(唱)"源于"管弦之中缠声"与佛教"和念"。本文揭示南戏唱法中"合(唱)"的本质是,人声与器乐一起"合宫拌调",形成南戏曲牌"二段式"结构,从而丰富了南戏曲牌音乐的发展手法。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傀儡调之“合(唱)”源于南曲戏文之“合”
二、非导源于曲子“和声”,不同于高腔“帮和”
三、或源于“管弦之中缠声”、佛教“和念”
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学叙事的动力——中国传统音乐“乐语”辞典编撰报告[J]. 萧梅,沈兴. 音乐研究. 2018(04)
[2]藏传佛教诵经音乐研究[J]. 田联韬. 民族艺术研究. 2012(01)
[3]五台山佛教音乐的特点、价值与现状[J]. 韩军. 五台山研究. 2011(01)
[4]辩说"和声[J]. 洛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02)
[5]秦乐与潮乐[J]. 何昌林. 交响.西安音院学报. 1984(03)
硕士论文
[1]五台山佛教音乐中保存唐曲子的考证研究[D]. 曹琳.山西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93360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傀儡调之“合(唱)”源于南曲戏文之“合”
二、非导源于曲子“和声”,不同于高腔“帮和”
三、或源于“管弦之中缠声”、佛教“和念”
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学叙事的动力——中国传统音乐“乐语”辞典编撰报告[J]. 萧梅,沈兴. 音乐研究. 2018(04)
[2]藏传佛教诵经音乐研究[J]. 田联韬. 民族艺术研究. 2012(01)
[3]五台山佛教音乐的特点、价值与现状[J]. 韩军. 五台山研究. 2011(01)
[4]辩说"和声[J]. 洛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02)
[5]秦乐与潮乐[J]. 何昌林. 交响.西安音院学报. 1984(03)
硕士论文
[1]五台山佛教音乐中保存唐曲子的考证研究[D]. 曹琳.山西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93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69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