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桑植傩戏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9 13:58
  桑植傩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混杂的艺术形式,是傩在传入桑植县后与当地土家族的“梯玛”活动和白族的“游神”活动紧密结合的结果。在桑植县这个自古盛行巫傩之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仍具有普遍性。现存的桑植傩戏形式有高傩,低傩和三元傩,剧目丰富,留存演本至少60种以上,形态古朴,保存了其自身独特的原始戏剧形态,有着自己独立的表演体系和风格以及“不讲丑话神不灵”的遗风。本文以实地考察材料和文献资料为依据,根据傩戏目的功能的不同,主要调查记录“送阴解钱”和“还小儿愿”两种不同功能的傩戏,包括实地考察的图像资料,傩仪、演出现场调查、口传资料等。主要分析了桑植傩戏演出的特点,并从从业人、民众、学者以及当地政府等不同的群体的角度来采访调查,从当下的组织形式,演出情况分析桑植傩戏在当地目前的传承情况和问题。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 本课题研究综述
    三 资料来源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桑植傩戏的概况
    一 桑植县概况
    二 桑植傩戏的起源
    三 桑植傩戏各流派的区别
第三章 桑植傩戏的演出形态
    一 “送阴解钱”功能的傩愿戏活动过程
    二 “还小儿愿”功能傩戏活动流程
第四章 桑植傩戏演出的特点
    一 “正朝正演,花朝花演”
    二 “不讲丑话神不灵”
    三 就地取材
    四 音乐唱腔特点
    五 浓厚的道教色彩
第五章 桑植傩戏的传承现状
    一 桑植傩戏的组织方式
    二 剧本、面具的形制及保存现状
    三 传承人情况调查
    四 各个群体对傩戏的态度的调查
    五 面临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片资料)
附录 (剧本资料)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桑植傩戏音乐形态探究[J]. 王莲思.  当代音乐. 2017(22)
[2]湖南湘西苗族傩文化研究——“还傩愿”仪式调查研究[J]. 翁建敏,石力.  文化学刊. 2016(12)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湖南桑植白族游神仪式保护研究[J]. 虢筱涵.  传承. 2013(13)
[4]土家族傩文化现状解读——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 罗巧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5]论明清时期土家族竹枝词对地方音乐的影响[J]. 熊晓辉,熊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01)
[6]试探傩公傩母神话等折射出的傩文化内涵——以湘西北桑植土家族还傩愿为例[J]. 刘洋.  百色学院学报. 2010(02)
[7]湘西土家族傩戏略考[J]. 熊晓辉.  戏曲艺术. 2009(03)
[8]土家族毛古斯舞的原始发生[J]. 金娟.  西北民族研究. 2009(01)
[9]仪式环境中的空间造型艺术——以桑植高傩为个案分析[J]. 覃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04)
[10]桑植县土家族地区还傩愿调查[J]. 陈正慧,张芳德.  民族论坛. 2007(10)

硕士论文
[1]荆楚文化视野下的孟姜女傩戏研究[D]. 叶庆园.东华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97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697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a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