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京剧演唱艺术探微
发布时间:2022-11-01 22:17
这是一篇集中于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个人艺术风格探讨的文章。尚长荣为“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子,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三度获得“白玉兰奖”及“梅花奖”,由他主演的《曹操与杨修》是首个“中国戏曲学会奖”的获得者,被誉为里程碑式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兼收架子花脸的做、念、舞与铜锤花脸的唱功,并在京剧舞台上塑造出一系列的经典形象。被称之谓“尚长荣三部曲”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1988)、《贞观盛事》(1998)、《廉吏于成龙》(2002),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时代精神,丰富和拓展了对京剧传统剧目演剧形态,在京剧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上海京剧院在艺术、学术上的地位。不仅如此,上海京剧院还与时俱进,运用新的艺术资源,拍摄3D京剧电影,将京剧艺术拓展到更新、更广阔的艺术领域。文章基于以下问题展开讨论:怎样的缘由和条件成就了尚长荣的艺术成就和地位?尚长荣所经历的社会环境变化对他的艺术道路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戏曲艺人之身份转变、剧目创演在不同文化政策的支持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继而延申探讨:随着科技发展,表演形式多元化,京剧传播载体发生变化,艺人...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从艺之道:尚长荣的戏曲人生
第一节 家学渊源
一、父亲尚小云
二、荣春社
三、尚小云剧团
第二节 踏入净行
一、净行概况及主要类型
二、拜师学艺
第三节 演戏与创戏
一、随尚剧团演戏
二、陕西省京剧团
三、上海京剧院与“尚长荣三部曲”
第二章 唱戏之法:尚长荣演唱艺术探究
第一节 唱之于京剧净角表演
第二节 净角演唱风格之流变
第三节 尚长荣表演艺术特色分析
一、“尚长荣三部曲”之特性唱段分析
三、尚长荣念白之分析
第三章 “个人研究”观察下的尚长荣
第一节 “个人研究”理论及方法
第二节 尚长荣就是尚长荣
一、作为尚小云的儿子
二、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
三、尚长荣及其身份认同探析
第三节 尚长荣之所以为尚长荣:时运与命运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剧净角唱腔音色评价探索[J]. 姜永梅,崔效义,舒桐. 戏曲艺术. 2019(03)
[2]几十年的追梦终于定格在了银幕上[J]. 尚长荣. 上海采风. 2019(03)
[3]文化自觉与精神缺憾——论“尚长荣三部曲”的当代价值[J]. 郑荣健. 戏曲研究. 2018(04)
[4]“尚长荣三部曲”带来无尽思考——且说个人化艺术创造的价值[J]. 汪人元. 戏曲研究. 2018(04)
[5]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J]. 朱方遒. 戏曲研究. 2018(04)
[6]“尚长荣三部曲”的美学价值和历史贡献[J]. 顾春芳. 戏曲研究. 2018(04)
[7]从时代中的“尚长荣”到“尚长荣时代”——改革开放40年“评尚”历史脉络及启示[J]. 胡一峰. 戏曲研究. 2018(04)
[8]迈向社会全体的个案研究[J]. 渠敬东. 社会. 2019(01)
[9]将生命还给社会:传记法作为一种总体叙事方式[J]. 赵丙祥. 社会. 2019(01)
[10]尚长荣三部曲传承版[J]. 尚长荣. 中国戏剧. 2018(10)
博士论文
[1]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 仲立斌.福建师范大学 2009
[2]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研究[D]. 焦福民.山东大学 2006
[3]海派京剧初探[D]. 钱久元.上海戏剧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音乐与话语:音乐符号学导论》译介与研究[D]. 王靖淅.西安音乐学院 2019
[2]京剧净行的传承与教学思辨[D]. 苗瑞珉.沈阳师范大学 2017
[3]高庆奎研究[D]. 洪唯薇.上海戏剧学院 2016
[4]京剧净行行当分工流变研究[D]. 王建男.上海戏剧学院 2014
[5]程砚秋京剧润腔研究[D]. 阳梅.上海音乐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700198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从艺之道:尚长荣的戏曲人生
第一节 家学渊源
一、父亲尚小云
二、荣春社
三、尚小云剧团
第二节 踏入净行
一、净行概况及主要类型
二、拜师学艺
第三节 演戏与创戏
一、随尚剧团演戏
二、陕西省京剧团
三、上海京剧院与“尚长荣三部曲”
第二章 唱戏之法:尚长荣演唱艺术探究
第一节 唱之于京剧净角表演
第二节 净角演唱风格之流变
第三节 尚长荣表演艺术特色分析
一、“尚长荣三部曲”之特性唱段分析
三、尚长荣念白之分析
第三章 “个人研究”观察下的尚长荣
第一节 “个人研究”理论及方法
第二节 尚长荣就是尚长荣
一、作为尚小云的儿子
二、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
三、尚长荣及其身份认同探析
第三节 尚长荣之所以为尚长荣:时运与命运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剧净角唱腔音色评价探索[J]. 姜永梅,崔效义,舒桐. 戏曲艺术. 2019(03)
[2]几十年的追梦终于定格在了银幕上[J]. 尚长荣. 上海采风. 2019(03)
[3]文化自觉与精神缺憾——论“尚长荣三部曲”的当代价值[J]. 郑荣健. 戏曲研究. 2018(04)
[4]“尚长荣三部曲”带来无尽思考——且说个人化艺术创造的价值[J]. 汪人元. 戏曲研究. 2018(04)
[5]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J]. 朱方遒. 戏曲研究. 2018(04)
[6]“尚长荣三部曲”的美学价值和历史贡献[J]. 顾春芳. 戏曲研究. 2018(04)
[7]从时代中的“尚长荣”到“尚长荣时代”——改革开放40年“评尚”历史脉络及启示[J]. 胡一峰. 戏曲研究. 2018(04)
[8]迈向社会全体的个案研究[J]. 渠敬东. 社会. 2019(01)
[9]将生命还给社会:传记法作为一种总体叙事方式[J]. 赵丙祥. 社会. 2019(01)
[10]尚长荣三部曲传承版[J]. 尚长荣. 中国戏剧. 2018(10)
博士论文
[1]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 仲立斌.福建师范大学 2009
[2]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研究[D]. 焦福民.山东大学 2006
[3]海派京剧初探[D]. 钱久元.上海戏剧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音乐与话语:音乐符号学导论》译介与研究[D]. 王靖淅.西安音乐学院 2019
[2]京剧净行的传承与教学思辨[D]. 苗瑞珉.沈阳师范大学 2017
[3]高庆奎研究[D]. 洪唯薇.上海戏剧学院 2016
[4]京剧净行行当分工流变研究[D]. 王建男.上海戏剧学院 2014
[5]程砚秋京剧润腔研究[D]. 阳梅.上海音乐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700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70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