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在数字表演编排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2-05 22:54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的深入,大型广场文艺表演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盛典活动中,表演队形编排不仅能够从整体上呈现表演内容,直观的表现设计概念,展示设计意图,而且是艺术审美的体现。因此,表演队形编排成为了影响整体演出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为了实现更好的文艺演出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立体形态中点、线、面、块的构成元素,并研究了它们之间如何进行组合的构成法则,从美学角度出发,提出了将立体构成作为传统审美评判标准,应用于大型广场文艺表演队形编排的方法。本文构架了一个数字表演编排系统,它由三维编排模块和三维展示模块两部分构成,具有队形编排、生成、变换,舞蹈表演以及队列行进控制等功能。 系统最终验证了立体构成作为传统审美评判标准,在数字表演编排系统中的实施和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队形编排系统中应用该法则,能够使得表演队形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价值,并能够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计算机仿真概况
1.1.1 计算机仿真的概念
1.1.2 计算机仿真的发展
1.1.3 数字表演的发展
1.2 立体构成概况
1.2.1 立体构成与表演方阵
1.2.2 立体构成与设计
1.2.3 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1.3 实现工具
1.3.1 运动捕捉设备
1.3.2 三维建模软件
1.3.3 图形绘制软件
1.3.4 仿真软件
1.4 课题研究意义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立体构成理论研究
2.1 基本构成要素
2.1.1 点元素
2.1.2 线元素
2.1.3 面元素
2.1.4 块元素
2.2 构成要素的美学法则
2.2.1 对比与协调
2.2.2 对称与平衡
2.2.3 节奏与韵律
2.3 立体形态的表现
2.3.1 量感
2.3.2 空间感
2.3.3 肌理感
2.4 小结
3 数字表演编排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目标
3.2 系统功能模块
3.2.1 三维编排模块介绍
3.2.2 三维展示模块介绍
3.3 系统执行流程
3.3.1 队形编排
3.3.2 方阵展示
3.4 系统实现
3.4.1 虚拟环境及角色建模
3.4.2 关键功能实现
3.5 系统优化
3.5.1 脚本优化
3.5.2 图像绘制优化
3.6 小结
4 立体构成在系统中的应用
4.1 基本构成要素的应用
4.1.1 点元素的应用
4.1.2 线元素的应用
4.1.3 面元素的应用
4.1.4 块元素的应用
4.2 构成要素的美学法则的应用
4.2.1 对比与协调法则的应用
4.2.2 对称与平衡法则的应用
4.2.3 节奏与韵律法则的应用
4.3 立体形态的表现
4.3.1 量感
4.3.2 空间感
4.3.3 肌理感
4.4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规模人群仿真技术研究[J]. 毛海力.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0(07)
[2]数字虚拟艺术的当代审美维度[J]. 柳红波. 艺术探索. 2008(05)
[3]大型广场文艺表演的虚拟编排原型系统[J]. 丁刚毅,李红松,黄天羽,张龙飞,高婧,彰大为. 系统仿真学报. 2008(S1)
[4]“数字林业”及其技术与发展[J]. 黄心渊,王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06)
[5]基于HLA和VR的防空导弹作战仿真系统研究[J]. 崔建江,商云鹏,龙德. 系统仿真学报. 2006(08)
[6]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时战场指挥系统研究[J]. 李青,伞耀,陈义军. 计算机仿真. 2005(09)
[7]虚拟人群仿真技术的研究[J]. 李延峰,潘志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01)
[8]基于VRML的可视化虚拟场景生成工具的研究[J]. 魏东,黄有群. 系统仿真学报. 2005(01)
[9]面向艺术与设计的虚拟人技术研究[J]. 刘涛 ,孙守迁 ,潘云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4(11)
[10]虚拟现实中基于图象的绘制技术[J]. 徐丹,潘志庚,石教英.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8(12)
博士论文
[1]虚拟环境中碰撞检测问题的研究[D]. 魏迎梅.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710518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计算机仿真概况
1.1.1 计算机仿真的概念
1.1.2 计算机仿真的发展
1.1.3 数字表演的发展
1.2 立体构成概况
1.2.1 立体构成与表演方阵
1.2.2 立体构成与设计
1.2.3 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1.3 实现工具
1.3.1 运动捕捉设备
1.3.2 三维建模软件
1.3.3 图形绘制软件
1.3.4 仿真软件
1.4 课题研究意义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立体构成理论研究
2.1 基本构成要素
2.1.1 点元素
2.1.2 线元素
2.1.3 面元素
2.1.4 块元素
2.2 构成要素的美学法则
2.2.1 对比与协调
2.2.2 对称与平衡
2.2.3 节奏与韵律
2.3 立体形态的表现
2.3.1 量感
2.3.2 空间感
2.3.3 肌理感
2.4 小结
3 数字表演编排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目标
3.2 系统功能模块
3.2.1 三维编排模块介绍
3.2.2 三维展示模块介绍
3.3 系统执行流程
3.3.1 队形编排
3.3.2 方阵展示
3.4 系统实现
3.4.1 虚拟环境及角色建模
3.4.2 关键功能实现
3.5 系统优化
3.5.1 脚本优化
3.5.2 图像绘制优化
3.6 小结
4 立体构成在系统中的应用
4.1 基本构成要素的应用
4.1.1 点元素的应用
4.1.2 线元素的应用
4.1.3 面元素的应用
4.1.4 块元素的应用
4.2 构成要素的美学法则的应用
4.2.1 对比与协调法则的应用
4.2.2 对称与平衡法则的应用
4.2.3 节奏与韵律法则的应用
4.3 立体形态的表现
4.3.1 量感
4.3.2 空间感
4.3.3 肌理感
4.4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规模人群仿真技术研究[J]. 毛海力.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0(07)
[2]数字虚拟艺术的当代审美维度[J]. 柳红波. 艺术探索. 2008(05)
[3]大型广场文艺表演的虚拟编排原型系统[J]. 丁刚毅,李红松,黄天羽,张龙飞,高婧,彰大为. 系统仿真学报. 2008(S1)
[4]“数字林业”及其技术与发展[J]. 黄心渊,王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06)
[5]基于HLA和VR的防空导弹作战仿真系统研究[J]. 崔建江,商云鹏,龙德. 系统仿真学报. 2006(08)
[6]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时战场指挥系统研究[J]. 李青,伞耀,陈义军. 计算机仿真. 2005(09)
[7]虚拟人群仿真技术的研究[J]. 李延峰,潘志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01)
[8]基于VRML的可视化虚拟场景生成工具的研究[J]. 魏东,黄有群. 系统仿真学报. 2005(01)
[9]面向艺术与设计的虚拟人技术研究[J]. 刘涛 ,孙守迁 ,潘云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4(11)
[10]虚拟现实中基于图象的绘制技术[J]. 徐丹,潘志庚,石教英.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8(12)
博士论文
[1]虚拟环境中碰撞检测问题的研究[D]. 魏迎梅.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710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710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