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五莲茂腔润腔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01:30
  流行于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传统戏曲——五莲茂腔,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且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二百多年历史长河中徜徉着的五莲茂腔戏曲音乐文化,具有着地方戏曲质朴醇厚的特色。听茂腔戏,成为了当地百姓爱不释手的娱乐方式,并且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五莲茂腔润腔体系形成、润腔特点及成因分析以及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启发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通过研究发现,五莲茂腔润腔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五莲茂腔音高润腔技法以阻音润腔,一字长腔顺声式与阻音运腔相结合且收音较直等技法运用为主;“硬唱”、“棱角”、“哭腔”作为音色润腔技法对五莲茂腔增色很多,同时“满口嗓”与“打冒”作为五莲茂腔最具代表性的唱腔且其音色润腔特点各有不同;板式特点、重拍移位及顿挫润腔技法的运用也为五莲茂腔戏曲旋律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从五莲茂腔四大行当入手结合传统经典唱段及当地茂腔演唱名家、老一辈艺人、非遗传承人的演唱等角度探究其润腔特点。3.五莲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方言语调及当地民歌对其影响造就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五莲茂腔音乐。4.综上所述进一步探究五莲茂腔润腔特点对民族...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五莲茂腔概述
    第一节 历史渊源
    第二节 生存环境
    第三节 发展现状
第二章 五莲茂腔润腔特点分析
    第一节 五莲茂腔润腔特点与风格
    第二节 五莲茂腔唱腔韵味
第三章 五莲茂腔润腔特点成因分析
    第一节 方言特点
    第二节 当地民歌对其影响
第四章 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启发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柳腔、茂腔传统剧目的胶东地方特色[J]. 孙海翔.  戏剧文学. 2013(05)
[2]山东戏曲生态现状研究[J]. 安啸梅.  戏剧丛刊. 2012(01)
[3]山东茂腔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 古全敏.  大众文艺. 2011(05)
[4]论柳腔传统剧目“四京八记”的俗文化特征[J]. 冷卫国,肖俊卿.  东方论坛. 2011(01)
[5]山东地方戏曲茂腔与肘鼓子戏系列的渊源与比较[J]. 胥正娜.  戏曲艺术. 2009(04)
[6]茂腔的起源与发展[J]. 单晓杰.  艺术探索. 2006(S2)
[7]曲外加腔话“润腔”[J]. 张文英.  剧作家. 2005(04)
[8]戏曲的科学发声与润腔艺术[J]. 胡芝风.  艺术百家. 2002(01)
[9]浅谈中国戏曲声腔名称由来[J]. 陈慧雯.  文史知识. 1997(11)
[10]丁氏尼姑的女儿们与茂腔的演变[J]. 惠立群.  中国戏剧. 1994(05)

硕士论文
[1]五莲茂腔音乐唱腔分析及发展研究[D]. 许艳.曲阜师范大学 2018
[2]山东五莲茂腔调查研究[D]. 古全敏.新疆师范大学 2011
[3]山东诸城茂腔之研究[D]. 王欣欣.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717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717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e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