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地区蒲剧改革研究(1949-1965)
发布时间:2017-05-17 14:02
本文关键词:晋南地区蒲剧改革研究(1949-1965),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的戏剧艺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使我国的戏剧艺术事业适应新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改制、改人、改戏”为核心的三改运动。蒲州梆子的发祥地古蒲州(永济)与平阳(临汾)作为全国梆子戏的故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三改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改革,最终使蒲剧的发展融入到了社会主义文艺之中。本论文通过对临汾市档案馆、图书馆和蒲剧院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7个部分对建国后至文革前的蒲剧改革展开论述。 第一章为前言部分,从选题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相关界定这四方面对论文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概述了建国后有关戏改研究的著作以及蒲剧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得出晋南地区蒲剧改革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第二章首先阐述了蒲剧自明中叶产生至戏改前的发展历程,同时分析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戏改”的大背景以及"改人、改制、改戏”的具体内容,最后阐述了建国初期晋南地区的蒲剧亟需改革。 第三章阐述了在中共戏改方针的指导下对从事戏曲工作人员的改造工作,主要体现在身份改造、思想改造和文化改造三个方面。通过改造,旧社会的“艺人”转变成为了新社会的“文艺工作者”,改造后的艺人积极主动地为工农兵服务,充分融入到了社会主义文艺服务体系中。 第四章对建国后蒲剧在剧团制度方面的改革作了介绍,政府通过领导制度的改革加强了对剧团的行政管理。而后通过登记制度的实施为私营剧团转为国营提供了前提条件,进入50年代,在“一化三改”的社会浪潮中,私营剧团纷纷转为国营。但是在文艺服务与政治的思想指导下,剧团的文艺功能逐渐让位于政治宣传教育。第五章首先阐述了蒲剧传统剧目的来源,而后从整编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创作现代戏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蒲剧剧目的推陈出新,最后简要总结了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一思想指导下,蒲剧剧目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第六章阐述了蒲剧改革的成就及影响。蒲剧改革使蒲剧这一传统艺术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在服务于工农兵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但行政指令干预过多违背了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了剧团缺乏活力,演出市场日益萎缩。最后分析了蒲剧对晋南社会文化的影响,蒲剧的宣传教化巩固了新生政权、保障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并且对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 最后结语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了简要总结,对建国后晋南地区的蒲剧改革做整体论述。改人、改制的成果最终都是通过改戏体现出来的,新时代的戏曲工作者通过上演符合国家意志的剧目,最终塑造出了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新型人民,实现了对人民的教化功能,,完成了历史使命。
【关键词】:晋南地区 蒲剧改革 社会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8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6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10
- 1.2 文献综述10-15
- 1.2.1 戏曲改革研究11-13
- 1.2.2 蒲剧的相关资料和研究13-15
- 1.3 研究方法15
- 1.4 相关界定15-16
- 2 蒲剧的发展历程及戏改政策的出台16-24
- 2.1 发展历程16-20
- 2.1.1 蒲州梆子的形成16-17
- 2.1.2 清末至抗战前夕17-18
- 2.1.3 抗战爆发至戏改前夕18-20
- 2.2 戏改政策的出台20-24
- 3 蒲剧艺人的改造24-34
- 3.1 建国前蒲剧艺人的基本概况24-25
- 3.1.1 分布情况24-25
- 3.1.2 培养方式25
- 3.2 建国后对蒲剧艺人的改造25-34
- 3.2.1 身份改造25-27
- 3.2.2 思想改造27-29
- 3.2.3 文化改造29-31
- 3.2.4 新的培养方式——戏校31-34
- 4 蒲剧剧团的改革34-46
- 4.1 剧团体制的变化34-41
- 4.1.1 旧时戏班的建制概况34-35
- 4.1.2 新型剧团的建立35-38
- 4.1.3 私营剧团转为国营38-41
- 4.2 剧团导演制的建立41-44
- 4.2.1 导演角色的萌芽41
- 4.2.2 导演制的建立与成就41-44
- 4.3 剧场条件的改善44-46
- 5 蒲剧剧目的推陈出新46-56
- 5.1 蒲剧传统剧目46-47
- 5.2 建国后整编新创的蒲剧剧目47-53
- 5.2.1 整理改编传统戏47-49
- 5.2.2 新编历史故事戏49-51
- 5.2.3 创作现代戏51-53
- 5.3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经典剧目53-56
- 6 蒲剧改革的影响56-64
- 6.1 蒲剧的成就及问题56-60
- 6.1.1 蒲剧在戏改中的成就56-58
- 6.1.2 存在的问题58-60
- 6.2 对晋南社会文化的影响60-64
- 结语64-66
- 致谢66-68
- 参考文献68-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谨;;剧团体制改革的背景、目标与路径[J];福建艺术;2010年03期
2 文仪;;20世纪戏曲辞典学史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柯子铭;;对“戏改”的再认识——福建“戏改的”历史回顾[J];当代戏剧;2008年03期
4 ;1954年上海民间职业剧团状况[J];档案与史学;2000年05期
5 张正云;;国营戏剧团体改革初探[J];当代戏剧;2006年03期
6 常晓华;;对剧团体制改革的思考[J];艺文论丛;1996年03期
7 韩晓莉;行龙;;战争话语下的草根文化——论抗战时期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民间小戏[J];近代史研究;2006年06期
8 王新民;建国初期戏曲改革的经验与教训[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10期
9 梁威;;明清晋商对山西梆子发展的积极影响[J];黄河之声;2012年09期
10 梁丽君;;民国至文革襄汾蒲剧班社发展概况[J];黄河之声;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晋南地区蒲剧改革研究(1949-1965),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7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