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符号学理论视域下的戏曲演出分析——以纽约大都会版《牡丹亭》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27 21:53
<正>一、戏剧符号学理论与戏曲演出的关系从19世纪末德国学者赫尔曼对"戏剧本质"的经典阐释开始,直到1999年雷曼完成《后戏剧剧场》这一划时代力作,并引起戏剧界对新戏剧形式与新戏剧欣赏及批评模式的密切讨论以来,非文本中心的剧场艺术逐渐摆脱边缘化地位,呈现出超越传统文学文本戏剧类型的主流态势。然而在艺术观念频繁更替的今天,我们固有的戏剧分析理论与方法能否跟上戏剧艺术的自身变革,是需要存疑的。鉴于此,作为一门关注形式结构和意义的动态生产过程的戏剧研究方法论——戏剧符号学的时代价值日益凸显。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戏剧符号学理论与戏曲演出的关系
二、纽约大都会版《牡丹亭》演出分析
(一)建筑、空间符号
(二)形象、行为符号
(三)色彩、造型符号
三、结语
本文编号:38354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戏剧符号学理论与戏曲演出的关系
二、纽约大都会版《牡丹亭》演出分析
(一)建筑、空间符号
(二)形象、行为符号
(三)色彩、造型符号
三、结语
本文编号:3835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83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