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琴书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10:06
本文关键词:山西洪洞琴书调查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洪洞琴书,又称洪洞书调、四音子书、洪洞地方书,是流行于洪洞境内的土生土长的曲艺形式。它产生于明代,盛行于二十世纪中叶,先后经过了撂地说书、堂会演出、舞台演出的过程,多在民间许愿、还愿活动时表演,表演时设有神坛,演出过程包括请神、演出、送神三部分,“说书”内容大致分为还愿书、说神(谢神)书、祝寿书等,至今在农村仍然延续这种活动。说神书,也叫谢神书,用于乔迁、新居落成、神灵保佑生意兴隆、买卖有成,许的愿来答谢设的书场。还愿书,大多用于求子得子、要女育女、平安或远行、买卖兴隆等许下的书场,待需求所得后,请艺人来家坐场演出。祝寿书,家中有老人过寿设的书场。 洪洞琴书历史悠久,因其在表演时,用四弦琴作主奏乐器,故又被称为“四音子书”。演出时人数不限,有一人立唱,两人或多人坐唱和走唱,有时也分角色行当表演。洪洞琴书的唱腔是曲牌、板腔混合的形式,有固定的曲牌和唱腔。伴奏乐器有扬琴、三弦、二胡、甩板、单扇、小镲、八角鼓等。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常用的还有八字句、十字句、十一字句等句式,没有固定的规律,呈现出灵活多变的样式,唱韵以洪洞方言为准,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改韵辙,其通俗易懂,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体现了洪洞民众的性格特征和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洪洞琴书是独具洪洞特色的民间曲艺形式,由于艺人大多为盲人,洪洞琴书的曲目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大多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因此现存曲目较少,但其内容主题明确,多数反映八仙修道的故事,倡导孝道、与人为善的传统,宣扬因果报应,代表了人们渴望通过说书达到祈福目的的心理。 洪洞琴书作为洪洞地方曲艺的形式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它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也依赖于生活,反应了民众渴求风调雨顺,平安健康,升学发财的心理,代表了民众对神灵的依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心理就为洪洞琴书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为洪洞琴书的创作提供了资源。相反,洪洞琴书也展现了洪洞地方民俗的特点,可以说洪洞琴书中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意蕴。 近年来,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尤其是以听道情戏为主的洪洞地区,洪洞琴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使其在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它的发展陷入困境。 本文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从民俗学、文化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对洪洞琴书的渊源及发展、洪洞琴书的演出习俗、曲本价值、艺术特色、现状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洪洞琴书中的戏曲元素,进一步将戏曲和曲艺进行对比,探究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洪洞琴书仍然得以存在的深层原因,同时根据其生存现状,提出保护建议和可行性措施,希望人们对它有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洪洞县 琴书 地方曲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8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2
- 一、 洪洞琴书生存的环境12-14
- (一) 洪洞琴书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12-13
- (二) 洪洞琴书生存的历史文化渊源13-14
- 二、 洪洞琴书的发展历程14-20
- (一) 洪洞琴书的渊源与形成14-17
- (二) 洪洞琴书的兴盛发展与衰落17-20
- 三、 洪洞琴书的曲目20-28
- (一) 现存曲目20-24
- (二) 曲本的价值24-28
- 四、 洪洞琴书的艺术特征28-50
- (一) 音乐特色28-37
- (二) 唱词和道白特点37-41
- (三) 演出特点41-50
- 五、 洪洞琴书的班社和艺人50-54
- (一) 班社组织50
- (二) 主要艺人50-54
- 六、 洪洞琴书的文化价值54-62
- (一) 洪洞琴书中的戏曲因素54-57
- (二) 洪洞琴书中的民俗意蕴57-60
- (三) 洪洞琴书的文化特征与功能60-62
- 七、 洪洞琴书的现状与保护62-66
- (一) 洪洞琴书的现状62-63
- (二) 洪洞琴书的保护63-66
- 结语66-68
- 致谢68-70
- 参考文献70-72
- 附录72-9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科;中国曲艺:当下困境与发展对策[J];北京观察;2004年03期
2 别金花;梁保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08年06期
3 倪俊杰;戏曲和曲艺美学特征之比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3期
4 毕国民;;戏曲文学剧本的特点[J];剧作家;2008年05期
5 黎传绪;中国说唱文学之祖新探——荀子《成相篇》在中国说唱文学史的价值和地位[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田莉;近百年来中国曲艺之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05期
7 段益民;;戏曲语言的艺术瑰宝——《白蛇传》语言特点解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雪涛;;中国戏曲语言的魅力[J];戏曲研究;2006年02期
9 吕文丽;元明戏曲语言美听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朱恒夫;民间小戏产生的途径与形态特征[J];文艺研究;199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山西洪洞琴书调查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45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