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上世纪20年代我国创作歌曲初探

发布时间:2014-07-30 17:35

  歌曲是音乐艺术种类之一,它结构短小,形式简便,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所有创作歌曲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歌词与音乐同时随着时间的延续得以展现。歌词通过文学的形象,即语言、诗韵,直感清晰地表述内容,音乐以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的变化等表达情感。两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在20世纪初,学堂乐歌可算是创作歌曲的萌芽,但还不是真正意义的专业歌曲创作,早期歌曲多是选曲填词,逐渐才有了中国人看词作曲的尝试。“五四”运动后,各项音乐活动随即发展,此时出现了萧友梅、赵元任等为代表的作曲家,他们创作了真正的歌曲——爱国歌曲、艺术歌曲等,为创作歌曲开辟了在创作中借用西方作曲技法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理念的先河。

  萧友梅是我国最早出国学习音乐的留学生之一。先后在日本、德国学习音乐,自1920年回国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7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上海国立音乐院。期间创作了一些与政治生活有联系的歌曲,笔耕文化传播,如《国难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尤其创作了《“五四”纪念爱国歌》歌曲,它是专门为纪念“五四”运动五周年而作的。这是一首爱国齐唱歌曲,作于1924年,选用赵国均创作的歌词谱曲的。在“五四”运动五周年纪念Et这一天,他亲自指挥合唱队,在北京青年会国民音乐大会上演唱,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效果,这首歌也是最早反映与歌颂“五四”运动的合唱歌曲。歌曲的创作采用我国民族五声宫调式的手法进行创作,是由五乐句构成的单一部曲式。宫调式调性本身具有开阔稳定的大调性特点,因此非常适合本作品的思想风格。节奏多运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及较少的复点节奏性贯穿全曲,体现了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速度。开始的八分休止符出现在了强拍或弱拍上,喊出了“五四、五四”运动的心声,表达出了坚定、果敢的战斗力。旋律多采用四度、五度的音程跳进,也充分表现了积极进取,阔步向前的决心。全曲结构均衡严谨,节奏稳健坚定,旋律质朴流畅,四段歌词言简意赅,词曲的完美谐和充分表达出青年志士的豪迈热情。

  歌曲《问》创作于1922年,这是一首传唱至今,颇具影响力的的艺术歌曲。每一段歌词以连续五个问句,表现出祖国河山遭受侵犯作者的痛苦心情。

  全词通过“你、年华、秋声、人生、秋花、江山”等以小见大的歌词,句句递进的语言,深刻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曲谱的创作上采用大调式的创作手法,8乐句构成的单一部曲式。4\4拍节奏,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主,一字一音的连贯,体现了忧思的情绪,四份休止符的停顿,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三连音的运用表达了对现状的控诉。音乐主题在前一部分运用了一度、二度的级进、模进手法表达了作品情绪的哀怨、无助,后面音乐主题采用四度、六度的音程大跳配合三连音节奏,形成愤慨、矛盾的冲突形成全曲的高潮,与前面形成强烈对比,更加刻画出作者深痛无助的内心。结束首尾呼应,又回到了低音区,进行哀婉茫然的回答“你想想啊,对、对、对”。全曲深沉凝重,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也由此久唱不衰。

  萧友梅的音乐创作开辟了中国最早的创作歌曲模式,他的作品短小质朴,意寓深刻。是将西方作曲技法运用在了中国具有民族风格音乐中的典范。

  在20世纪2O年代还出现了一位着名的音乐家赵元任,他博学多才,爱好广泛,不仅是我国艺术歌曲的先驱,而且还是我国语言学的始祖。1910—1918年赵元任在美国先后获得了数学学士、哲学博士学位,在这八年间里,凭着对音乐的挚爱,选修音乐方面的作曲、和声、钢琴、声乐等课程,最可贵的是,他借鉴了西方作曲技术进行歌曲创作,把自己的音乐创作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谱写出经典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海韵》,爱国歌曲《抵制日货》、《抵抗》、《看醒狮怒吼》,儿童歌曲《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先生哥》等等。

  他曾说过:“音乐作品——歌曲若没有和声不但缺乏和声的味道,连单一旋律也没有多少发展的余地。”这是他根据欧州音乐的发展规律而说的,这句话充分体现在他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歌曲中,即转调的手法的运用。歌词作者刘半农结合着对春、夏、秋、冬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内心真挚的感情。谱曲上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结构,前奏、间奏运用同一旋律,每段最后乐句同出一辙,这种安排不仅避免了变奏曲结构的“散”又使得整体体现统一,可见作者布局的细致。第一段整体为E大调,似乎万物的开端,平缓自然”,第二段以E大调开始突然转入并结束在B大调的主音上,这一段只出现四句话前两句,后两句结束在B,耳目一新的效果,让人倍感深切,第三段头又回到了E大调,到“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时立刻转入G大调,从调性的转换上充分肯定了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思念程度,第四段开头“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旋律的调式由前三段的大调转为和声小调,与歌词的内容相融相连,音乐的表现力大大增强。我们从上述可看到,赵元任所说的和声的变化即是调性的变化而引来了和声织体的变化,使得全曲旋律丰富新颖。同时,作者运用了我国传统的音韵和戏曲的元素,使旋律口语化,又自然的运用京剧婉转的腔调,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音调,曲调别致。正因为歌曲转调、戏曲的运用,使得该作品独具艺术魅力。

  另一首《卖布谣》也可见这般。这首歌虽然结构短小,却也新颖别致。主要体现节拍、和声变化和语言学知识的采用。1、5\4拍的运用。对于采用五拍子(3+2)的节拍形式,是这首作品最富有特点的。5\4的拍子不同与作曲家们常用的其他拍子,它打破了常规每小节三拍、四拍或六拍一循环的规律,而运用了五拍一循环,作者在创作时考虑到了劳苦人民的辛酸,深刻体恤到他们生活的奔波,也许只有这5\4拍最能恰当地表达出穷苦人民生活的动荡和流离。2、和声在民族调式与西洋调式中的转换。

  这首歌曲是由复乐段的结构形式组成。前乐段以五声音阶民族调试的创作手法创作,音乐主题平铺直叙,旋律线多运用一度、二度的级进,配以5\4拍的节奏恰当的表现出生活如浮萍、步履维艰的现状,和声充分体现民族调式的特点。形象地刻画了哥哥、嫂嫂织布卖布的痛苦生活。后乐段是表现哥哥、嫂嫂织成土布卖不出去的悲惨生活.这段音乐是前段主要曲调的再现、变化,发展。但在“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处变音的运用,和声做了西洋风格的处理,使得歌曲在统一的民族风格中增添了新的音响变化色彩。赵元任在“歌注”中写道:“那几句讲的是洋货,所以在和声上也大用特用起洋货了。”

  3、语言学方面知识的巧用。是在无锡方言音调基础上创作的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曲调,赵元任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对《卖布谣》的歌词作了非常细致而又成功的处理。歌词中出现的“卖、买、落肚、裤破、补裤”等词,在谱曲中运用了语言学方面知识,使声韵清晰、词曲相配,即平声字用平音,扬生字用变度音或装饰音等,使唱者、听者既能唱出调儿,又能听清出词儿,不会出现语音混淆的局面。

  可以说赵元任是一位在艺术上勇于创新的作曲家,是我国艺术歌曲史上的丰碑。他创作的歌曲,音乐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抒情性,既善于借鉴欧洲近代多声音乐创作技法,又不断探索和保持中国传统音乐特色。赵元任先生的作品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萧友梅、赵元任仅仅是上世纪20年代创作歌曲的代表,他们在当时的中国历史条件下勇于表达内心情感,抒发爱国情怀,值得后人敬仰。他们借鉴西方音乐理论知识,谱写时代心声的创作歌曲技法,值得后人学习。但愿我们铭记经典,传唱永远。

 



本文编号:4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4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e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