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喜剧小品的形态嬗变:行走在内涵与形式之间
本文关键词:中国电视喜剧小品的形态嬗变:行走在内涵与形式之间
【摘要】:走过三十多年的中国电视喜剧小品行走出重形式——重内容——内容形式并重——重形式的清晰曲线图。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注重形式,主要依赖滑稽的形体表演;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电视喜剧小品编创及表演者队伍迅速壮大,小品走上了重视叙事和社会讽喻的内涵发展之路;90年代中后期电视喜剧小品在继承90年代前期叙事和讽喻传统的同时开始了形式自觉,开辟歌舞狂欢的喜剧审美领域;进入到新世纪,电视喜剧小品的形式自觉发展到游戏化阶段,注重玩味智力因素和游戏规则,因此狡黠替代讽喻成为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喜剧审美范畴。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电视喜剧小品 央视春晚 喜剧美学
【分类号】:J901
【正文快照】: 中国电视喜剧小品的发展和繁荣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央视春晚”)息息相关。电视喜剧小品笑声中蕴藏的愉悦感和轻松感,与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民俗功能定位及举国同乐、家国一体的节庆氛围高度吻合,电视喜剧小品的美学功能在最代表国家形象和意志的电视媒体——中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力颖;;保护赵本山 繁荣喜剧小品——陈孝英访谈录[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2 唐乙;;喜剧小品今与昔[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3 史力;;喜坛东北风与中国小品热[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4 张力颖;;掌握规律 走向必然[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5 谢旭慧;;喜剧小品的语言美[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朱宗琪;;喜剧小品在表演教学中的作用[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7 彭俐;;粗俗搞笑离艺术有多远——赵本山现象述评[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8 崔凯;;关于喜剧小品的再思考——兼与彭俐先生商榷[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靖;东北喜剧小品的 语言魅力[N];吉林日报;2009年
2 张婧 陈坤;东北喜剧小品:丑与美的契合[N];吉林日报;2010年
3 董家骧;漫言喜剧小品创作中的审美思维[N];辽宁日报;2002年
4 欧阳国仁 洪可人;看过本届喜剧小品大赛[N];文艺报;2004年
5 记者 张云宽;喜剧小品繁荣的见证[N];湖北日报;2006年
6 陈孝英 郑凯;喜剧小品的“三无”现状和理论误区[N];文艺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孟祥宁;让生活的笑声更灿烂[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陈雨露;《女兵王燕》和喜剧小品[N];文艺报;2005年
9 杨竞;崔凯:改革开放让东北喜剧小品风靡全国[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金芳;解读东北喜剧小品[N];中国艺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屈菲;东北喜剧小品及其文化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光华;中国喜剧小品中刻意曲解现象的语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齐丽丽;喜剧小品语言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柴茹;喜剧小品语言幽默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李研;东北喜剧小品的文化形态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夏亚玲;喜剧小品中的写作教学资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帅;东北喜剧小品艺术与文化现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钱珊慧;当代中国喜剧小品审美特征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8 牛蒙;笑的诠释[D];辽宁大学;2016年
9 王钰慧;喜剧小品幽默话语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春玲;中国电视喜剧小品幽默语篇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36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53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