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的策略及其对中国话剧发展产生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论“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的策略及其对中国话剧发展产生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4年04期
投稿
论“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的策略及其对中国话剧发展产生的意义
【摘要】:本文梳理了"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策略意识的形成过程,探究策略选择背后的戏剧发生学原因,同时通过个案分析相应的译本对中国现代话剧产生的影响,从而说明话剧现代化发展与民族化趋势的共存以及两者之间的张力。"五四"时期的戏剧翻译已经脱离直觉的指引,而是在认识不同策略的必要性之后,在明确的目的意识指引下进行翻译。当时占主流的翻译策略是直译,但舞台演出又要求使用改译本。从戏剧发生学视角来看,直译的剧本为创建话剧新文体提供了范本。演出改译的剧本则促进了稳固的话剧观众群的形成。"直译"背后蕴含的"现代化"趋势以及改译背后的"民族化"动力共同存在,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和张力,但又互相促进。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基金】: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外国戏剧译介与中国早期话剧”(项目编号:SK20110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I046;J809.2
【正文快照】:
1.引言“五四”时期出现了中国现当代戏剧史上的“第一度西潮”(马森,1991),大量外国戏剧作品被翻译成了中文。在“第一度西潮”的推动下,始于清末民初的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加快了步伐,“幼稚”的中国话剧逐步走向成熟,戏剧翻译的策略意识也逐渐形成。戏剧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策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娟;;[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2 周觉知;莫友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3 尚海蓉;;[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4 姚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5 焦帅;;[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熊婷婷;;[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熊婷婷;;[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罗永健;;[J];外语教育;2005年00期
9 肖婵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熊婷婷;;[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亚丽;;[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迅;[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晓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月明;[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张力夕;[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谢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郭雯婷;[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艳;[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6 李亚倪;[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张燕;[D];外交学院;2007年
8 曾江霞;[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9 王丽君;[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张婷;[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论“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的策略及其对中国话剧发展产生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4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5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