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关于花鼓戏声腔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8-12 20:39

  本文关键词:关于花鼓戏声腔教学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花鼓戏 声腔教学 思考


【摘要】:一般情况下,花鼓戏的唱腔和曲调都是由山歌、丝弦小调、劳动号子和湖南地区的民间小调共同组成,属于民间声乐艺术,所以,花鼓戏的唱法与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似之处,并具有十分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由于花鼓戏声腔中包含了较多的小腔和小弯,所以,对演唱者能力的要求较高。对此,本文以花鼓戏的声腔教学为立足点,对其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花鼓戏 声腔教学 思考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淮北花鼓戏传承中的本土语言研究》阶段研究成果(2014SK31)
【分类号】:J617.5-4
【正文快照】: 将湖南地区的花鼓戏声腔融入到我国各大高校声乐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中,是当前我国声乐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的声乐专业都已经选取了部分花鼓戏,将其编入到了声乐教学教材之中。就花鼓戏来看,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仅需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德森;论民族声乐母语文化的定位[J];艺术百家;2002年04期

2 乔新建;对民族声乐风格的哲学思考[J];中国音乐;2002年03期

3 张小(女弋);我对民族声乐创新发展的见解[J];中国音乐;2002年04期

4 李小亮;试论我国民族声乐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严桂琴;;略论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J];戏剧文学;2003年11期

6 郭建民,赵世兰;关于民族声乐的风格问题[J];美与时代;2004年05期

7 周娟娟;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回顾与反思[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季红莉;民族声乐中字与声的结合[J];艺海;2004年06期

9 尹萍;试论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程琴;民族声乐风格单一化的必然原因[J];社科纵横;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铁飞;付志华;;为振兴我国民族声乐而努力[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占锋;原生态——民族声乐的根基[N];音乐周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房巍;市场环境下的民族声乐[N];音乐周报;2005年

3 解丽 刘明健;民族声乐发展道路之管见[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刘辉;教材要兼顾学术与实践[N];音乐周报;2008年

5 廖昌永;迎接民族声乐百花齐放的春天[N];音乐周报;2011年

6 晓光;建立多样化民族声乐评价体系[N];人民日报;2013年

7 沙莎 省政协委员;民族声乐中的文字发音[N];各界导报;2014年

8 刘辉;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N];音乐周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刁艳;为民族声乐别无选择[N];音乐周报;2007年

10 著名歌唱家 声乐教育家 金铁霖;探究民族声乐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珏婧;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借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郑晓芳;新时期民族声乐唱法元素之浅析[D];厦门大学;2008年

3 宁岩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脉络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媛媛;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构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贺辉;当代民族声乐开放、拓展与跨界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成;中国民族声乐的语言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东恩;论新时期民族声乐的特征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粉仙;我国现阶段民族声乐的思考与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10 郝娅楠;论民族声乐中的“有”与“无”[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63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663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