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书码头”探析
本文关键词:苏州评弹“书码头”探析
【摘要】:苏州评弹自产生后,就向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吴语区扩散。在苏州评弹兴旺的年代,"书码头"星罗棋布于江南水乡,拥有最广泛的听客群体。评弹艺人"背包裹、走官塘"是磨砺技艺,练就本领的一条传统路径。即使苏州评弹响档、名家也注重"跑码头"。"书码头"是苏州评弹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是苏州评弹演出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艺人、培育听众的主要基地。"书码头"和苏州评弹兴衰休戚相关,"书码头"萎缩,苏州评弹也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 山西传媒学院思政部;
【关键词】: 苏州评弹 评弹艺人 “书码头”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14ZDB041) 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项目“山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26
【正文快照】: 苏州评弹又称“说书”,评弹艺人因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被尊称为“说书先生”。传统社会人口流动量小,加上说书常常是说一部长篇,所以“内行中人称说书的为‘吃开口饭’,注定走江湖的命运,不能常住一处,一俟说毕,即需另开码头”[1]。江南水乡,交通工具一度以船为主,停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良;论苏州评弹的叙事方式[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张明;;新的世纪里苏州评弹的生存和发展[J];才智;2008年01期
3 张力;;苏州评弹的历史沿革与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4期
4 潘讯;;论苏州评弹的文化特征[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庞政梁;;苏州评弹的传承、创新与普及[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郝思震;甘晓凤;;新形势下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与保护[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陶莉;;苏州评弹与书场文化[J];文艺争鸣;2010年05期
8 孔维坤;李广育;;苏州评弹[J];音乐生活;2010年06期
9 刘大巍;;试析苏州评弹的文人文化特征[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夏美君;;略论苏州评弹理论的既往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讯;;凌烟阁上第一人 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苏州评弹研究专家周良访谈[A];中国演员(2011年第5期总第23期)[C];2011年
2 潘讯;;周良对苏州评弹史料研究[A];中国演员(2012年第3期总第27期)[C];2012年
3 秦燕春;;“文化遗产”对当下精神生活的启示意义——以“苏州评弹”为中心[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韩秀丽;;苏州评弹与近代常熟文化记忆[A];都市文化研究(第7辑)——城市科学与城市学[C];2012年
5 耳聆;;另一种“雨夹雪”[A];中国演员:2014年第4期(总第40期)[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春;苏州评弹机制一改现生机[N];解放军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嵇元;不是苏州人的苏州评弹专家[N];新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张裕;苏州评弹面临尴尬境地[N];文汇报;2007年
4 本报驻苏记者 朱金龙;延续生命力关键在创新[N];文汇报;2007年
5 记者 吴秋华;苏州评弹学校新校奠基[N];苏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吕继东;苏州评弹保护单位将增至三家[N];苏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茜;苏州评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记者 陶冠群;50万民资助力苏州评弹[N];苏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梅蕾;苏州评弹学校新校启用[N];苏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李锦;苏州评弹学校新校落成[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琛瑜;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竟;再论苏州评弹的“表”[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颖胤;苏州评弹的兴衰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3 朱梦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韩瑞;上海市闵行区书场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洁;苏州评弹艺术生存状态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6 夏洁;苏州评弹“表”的本质与分类[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43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84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