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叮叮腔”的途经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个案
发布时间:2017-09-27 12:36
本文关键词:地方高校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叮叮腔”的途经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个案
【摘要】:高校参与"非遗"项目的保护活动最终归结于教育问题。本文以徐州市"非遗"项目——"叮叮腔"为例,拟从教育的四个要素——教师、教材、学生、环境并结合笔者近三年来在学校开展的针对于"叮叮腔"传承和保护的专门实践和研究,探索戏曲类"非遗"项目在高校音乐专业中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和可能路径,并为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直接参与保护实践提供较为详细的个案参考。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保护 “非遗”项目 途径
【基金】: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徐州“非遗”项目“叮叮腔”的教与学模式探究》,项目编号:YGJ1343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徐州“叮叮腔”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760053
【分类号】:J617.5-4;G642
【正文快照】: 近几年来,据笔者在“叮叮腔”的流泛地进行多次实地考察、调研获悉,“叮叮腔”是一种源于民间创作并发展于民间的草根音乐文化,不仅有典型地域特征,也是江苏徐州人们的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家谱。笔者在近几年“叮叮腔”进校园的教学和实践中发现,“非遗”项目在高校的传承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玲;;高校音乐教育中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J];内蒙古艺术;2014年01期
2 陈文颖;;壮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J];音乐大观;201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文颖;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壮剧的保护与传承[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祁彦香;苏北盐阜地区淮剧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
3 金晨;对泰州道情的考察及其在本土音乐课程中的传承构想[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卓s,
本文编号:929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2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