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东北满族新城戏及其艺术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3:25

  本文关键词:东北满族新城戏及其艺术特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满族新城戏 扶余八角鼓 靠山调 茨山 寸子步


【摘要】:当今,已经有很多东北地方戏家喻户晓。如:在我国黑龙江省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吸收东北民间音乐,把说唱和歌舞演唱的形式逐步丰富并发展成戏曲形式的“龙江剧”;也有演出了近二百个大、中、小剧目的“吉剧”;亦有活跃于我国辽宁南部,以祭祀娱人为主要演出目的,通过不断发展而形成的“辽剧”。它们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及独具的魅力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与喜爱。至今为止,关于地方少数民族戏曲的书籍有很多,相关的学术性论文也有不少,对其作品上的研究成果更是举不胜举。 在此文中所要探讨的是流传发展于吉林省扶余市的“新城戏”。新城戏主要是以满族曲艺八角鼓(古时满族人用于自娱的一种拍击乐器,因鼓身有八个角而得名,,又称单鼓。)为基础发展而成。因清代在扶余一带设立新城府,故而称其为新城戏。对于新城戏,许多的著作也都有所涉及。但是,一篇系统的、具体的、深入的关于新城戏原创剧目的文章却是很少。 于此通过这篇文章细致的对东北满族新城戏的原创剧目进行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东北满族新城戏产生的主因(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及对其它东北戏剧元素的解析总结出新城戏产生原因的“复合性”。);二、东北满族新城戏艺术特色概述(对新城戏典型原创剧目的多方面研究,诠释出新城戏的艺术特色。并总结出满族新城戏创作的“仪轨”。);三、东北满族新城戏的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文字解析出满族新城戏的价值及现实意义。);四、结语(总结全文)。
【关键词】:满族新城戏 扶余八角鼓 靠山调 茨山 寸子步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7
  • 引文7-8
  • 一、 东北满族新城戏产生主因8-16
  • (一) 历史背景:辽、金、元、明、清五朝的东北戏曲发展8-12
  • (二) 东北满族新城戏音乐唱腔的母体——扶余八角鼓12-16
  • 二、 东北满族新城戏艺术特色概述16-36
  • (一) 东北满族新城戏的剧作特色16-22
  • 1. 剧作题材的特色——以《箭帕缘》、《洪皓》、《铁血女真》为例16-19
  • 2. 剧作中的人物特色——女性人物的凸显19-22
  • (二) 东北满族新城戏的音乐特色22-31
  • 1. 板式唱腔23-26
  • 2. 曲牌唱腔26-29
  • 3. 伴奏音乐29-30
  • 4. 乐队编配与特色打击乐30-31
  • (三) 东北满族新城戏的表演特色31-34
  • 1. 满族舞蹈化的表演31-32
  • 2. 民风民俗的融入32-33
  • 3. 塑型表演的创编33-34
  • (四) 东北满族新城戏的舞台特色34-36
  • 1. 衣着服饰的独特34-35
  • 2. 景物与化妆35-36
  • 三、 东北满族新城戏的价值与现实意义36-39
  • (一) 东北满族新城戏价值36-37
  • (二) 东北满族新城戏的现实意义37-39
  • 四、 结语39-40
  • 致谢40-41
  • 附录41-44
  • 参考文献44-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颜飞;;满族新城戏中女性形象溯源及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杨世祥;;奉天落子的兴盛——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五[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杨世祥;;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六:伪满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评剧[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王宇琪;;“八角鼓族系”曲种的界定与成因[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杨世祥;东北京剧史略(上)——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四[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杨世祥;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一——早期东北戏曲史钩沉[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杨世祥;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二——梆子剧种在东北的兴衰史[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杨世祥;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三——历史上的满族戏曲——朱赤温[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杨世祥;;东北京剧史略——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四(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刘军谊;;平民化、个性化、喜剧化的时代颂歌——评大型满族新城戏《皇天后土》[J];戏剧文学;2005年12期



本文编号:962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62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1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