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音乐节 商业模式 音乐节商业模式 音乐节文化
【摘要】:音乐节正慢慢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通过以时代文化为引领、以文化产业大繁荣为依托、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经营与管理。音乐节的双重属性特征决定了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只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才能推动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国内音乐节迅猛发展的大环境,在一般企业商业模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音乐节这一演艺活动产业的特殊性,对中国音乐节的商业模式的形成、构成要素、模式类型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并根据音乐节商业模式存在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提出优化对策。音乐节商业模式的形成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前者提供政策与资金扶持,后者推动市场构建与受众培育,是商业模式有效运转的基础保障。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历经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及完善阶段,形成了“票房+赞助”型、品牌化经营型和平台型等多种商业模式,价值主张、核心竞争力、合作关系网络、客户关系、成本与收入五大构成要素决定着音乐节商业模式的具体内容。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运行主体包括唱片公司/演出公司、商业性企业及政府,这些主体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立策划人、策划人/机构主导+企业参与、商业企业主导+文化公司策划、地方政府主导+文化机构/商业企业参与等运行方式。音乐节商业模式的运行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优质内容资源的积累与供应、受众市场与音乐节文化的培育、人才的培养、营销理念的树立、运行主体的协作等。目前,中国的音乐节商业模式还存在盈利模式单一、重短期经济效益轻长远社会效益、外部协作混乱等诸多问题。优化音乐节商业模式的基本策略是,第一,延伸产业链,拓展盈利渠道;第二,紧扣时代主题,培育音乐节文化;第三,建立整体规划与分工合作机制,有效规范市场运营。
【关键词】:音乐节 商业模式 音乐节商业模式 音乐节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选题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21
- 1.2.1 国内文献综述13-18
- 1.2.2 国外文献综述18-21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21-22
- 1.3.1 研究思路21
- 1.3.2 研究内容21-22
- 1.4 研究方法22-23
- 第2章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形成分析23-40
- 2.1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形成环境23-32
- 2.1.1 宏观环境23-27
- 2.1.2 中观环境27-29
- 2.1.3 微观环境29-32
- 2.2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形成动因32-36
- 2.2.1 内在动因33-34
- 2.2.2 外在动因34-36
- 2.3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形成阶段36-40
- 2.3.1 萌芽阶段36-37
- 2.3.2 发展阶段37-38
- 2.3.3 完善阶段38-40
- 第3章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构成分析40-58
- 3.1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40-51
- 3.1.1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参考模型40-41
- 3.1.2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内涵分析41-48
- 3.1.3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关系分析48-51
- 3.2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类型51-58
- 3.2.1“票房+赞助”型商业模式51-53
- 3.2.2 品牌化运营型商业模式53-55
- 3.2.3 平台型商业模式55-58
- 第4章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运行分析58-69
- 4.1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运行主体58-61
- 4.1.1 以发展音乐节为目的的唱片公司或演出公司59-60
- 4.1.2 以营销为目的的商业性企业60
- 4.1.3 以拉动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60-61
- 4.2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运行方式61-64
- 4.2.1 独立策划人61-62
- 4.2.2 策划人/机构主导+企业参与62-63
- 4.2.3 商业企业主导+文化公司策划63-64
- 4.2.4 地方政府主导+文化机构/商业企业参与64
- 4.3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运行条件64-69
- 4.3.1 优质内容资源的积累与供应64-65
- 4.3.2 受众市场与音乐节文化的培育65-66
- 4.3.3 人才的培养66-67
- 4.3.4 营销理念的树立67-68
- 4.3.5 运行主体的协作68-69
- 第5章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问题与对策分析69-77
- 5.1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69-74
- 5.1.1 共性问题69-71
- 5.1.2 个性问题71-74
- 5.2 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的优化策略74-77
- 5.2.1 拓展盈利渠道74-75
- 5.2.2 培育音乐节文化75
- 5.2.3 建立整体规划与分工合作机制75-77
- 结论77-79
- 参考文献79-84
- 致谢84-85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楚卫华;叙事的创造与受众的接受——论中国都市电影的叙事特质[J];唐都学刊;2004年02期
2 张春林;;媒介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化的受众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徐潇nI;;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风靡成年受众市场分析——从受众角度解析影片要素[J];潍坊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黄冬梅;;《飘》和《根》对我国影视剧进出口的启示[J];电影文学;2013年05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跃军;烟草营销应当重视受众细分[N];经理日报;2011年
2 大理电视台 李江邋牛新云;经营电视的实质是经营受众[N];大理日报(汉);2008年
3 盛伯骥;今天,谁在看电视?[N];工人日报;2007年
4 刘万余;培育西藏文化市场任重道远[N];西藏日报;2004年
5 唐朝湘;加强受众研究 促进广播发展[N];中华新闻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胜彬;“生产性受众”视域下网络自制剧的互动生产模式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2 苏蓉;中国音乐节商业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温晓明;论《河南手机报》大学生受众市场开发[D];郑州大学;2008年
4 杨成伟;论受众的公民意识与传播环境建设[D];湖南大学;2010年
5 刘婕;新媒体—技术与商业的合谋[D];同济大学;2007年
6 杨亮;论新媒体浪潮下的受众主体意识[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晨;西方当代受众理论批判[D];新疆大学;2011年
8 吴畅;受众细分视域下的《新周刊》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国秀;中国外语广播市场化生存现状与道路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余冰s,
本文编号:1009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00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