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德勒兹的事件理论视域中的噪音本体论
本文关键词: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德勒兹的事件理论视域中的噪音本体论
【摘要】:德勒兹的事件概念错综复杂,贯穿于其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意义的逻辑》中对斯多葛哲学的独到阐释无疑是这个发展历程的真正发端。通过细致辨析斯多葛学派关于"非实体"、因果性、两种时间性的相关理论,我们得以真正理解"事件"在本体论上的优先性,并由此清除笼罩于这部著作之上的浓重的精神分析和结构主义的氛围,呈现出德勒兹早期思想中所隐含的深刻启示。而晚近的思辨实在论关于感性介质和神秘因果的学说则是对这一线索的最为极端但也最有创意的发展。其中尤其体现出与当代噪音艺术的内在关联。通过缕析20世纪噪音艺术的不同变革形态,噪音作为事件性本体的基本特征亦逐步呈现,由此不仅结合艺术领域的具体案例深化了哲学思辨,更是对事件概念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理解的可能。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
【关键词】: 事件 非实体 四维物 噪音
【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20世纪中西方现当代音乐创作中的符号学现象之研究”[项目编号:13PJC04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0
【正文快照】: 近年来,伴随着一些重量级的研究专著及论文合集的出版,德勒兹的音乐哲学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而对于20世纪兴起的种种更具实验性的声音艺术,也开始涌现出一些启示性研究。在这里,我们就试图以噪音这一声音艺术的极端形态为主线,切入德勒兹的艺术哲学乃至哲学整体的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注德勒兹(专栏)[J];世界哲学;2006年04期
2 潘科;;本质漂移的趣味和意义 读《德勒兹论福柯》随感[J];中国摄影家;2008年07期
3 王志敏;;德勒兹走向了自己的反面[J];艺术评论;2009年12期
4 伊莎贝拉·伽霍尔;夏莹;;德勒兹、马克思与革命:如何理解“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J];江海学刊;2010年05期
5 尹晶;;吉尔·德勒兹:东方与西方——“2012中国开封德勒兹国际研讨会”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江小平;G.德勒兹谈富科[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9期
7 张法;德勒兹与思想重构[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8 程党根;德勒兹对福柯哲学思想形成影响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麦永雄;后现代湿地:德勒兹哲学美学与当代性[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7期
10 栾栋;;德勒兹及其哲学创造[J];世界哲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党根;;德勒兹的游牧政治试验[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崔增宝;;德勒兹或单子世界的复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程党根;;主体之命运:从“我思”主体到“身体”主体[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于奇智;;德勒兹—伽塔利与欲望机器认识论[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民安;德勒兹世纪[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蔡熙;德勒兹的概念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徐敏;德勒兹意象:一个幽灵或一种理论实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记者 魏东柱;2012中国开封德勒兹国际研讨会举行[N];开封日报;2012年
5 唐纳(书评人);块茎生成逃逸之路的可能性[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6 安靖 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哲学理性与知识研究所;德勒兹先验经验论的两条基本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彭耘;梦醒之间的象[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吴弘毅;哲学,在生命中运动成长[N];光明日报;2006年
9 陈侗;灵魂充满了模糊的褶子[N];文汇报;2001年
10 姜宇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抵抗”同一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石岩;德勒兹和加塔利微观权力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程党根;游牧政治试验—德勒兹后现代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岩磊;创造概念的大师[D];吉林大学;2012年
4 邰蓓;德勒兹生成思想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滟波;比较视域中的德勒兹[D];鲁东大学;2012年
2 王连丽;德勒兹的欲望理论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超;装置与历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韩东;表现问题与德勒兹式的文学批评[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史媛;批评与临床[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东来;浅析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想[D];延边大学;2016年
7 白海瑞;奔跑的竹子—论德勒兹的生成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新宇;德勒兹的“感性美学”初探[D];浙江大学;2008年
9 代金存;“生成”性文学批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兮吟;差异的差异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5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01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