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范式双重建构—音乐作品存在与母语存在
本文关键词:音乐教学范式双重建构—音乐作品存在与母语存在
更多相关文章: 教学范式 音乐作品存在 音乐母语存在 双重建构
【摘要】:继20世纪初,中国建立音乐学院以来,就音乐课程与教学多以对“作曲家”、“作品”的分析为主,这是一种以西方音乐体系为基础的“音乐作品存在”教学范式,如今已形成了一种经典的教学范式。在2013年寒假,我们南艺考察小组奔赴东南亚三国高等院校学习交流(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接触到东方“音乐母语存在”的教学范式,并与西方“音乐作品存在”两者差异并存,并行不悖的现象,引发我深深的思考。“存在”实际上就是哲学中的“本体”,本文试图对东方“音乐母语存在”和西方“音乐作品存在”,两种不同教学范式上的“存在”进行对比阐释。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方音乐教学的田野调查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及多学科综合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东西方音乐“存在方式”的差异性关系,阐述“音乐母语存在”的重要性、合法性、合理性,试图让东西方两者进行“对话”,进行音乐教学范式上的双重建构。
【关键词】:教学范式 音乐作品存在 音乐母语存在 双重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言6-12
- 一、选题缘起6-7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学科参照梳理7-11
-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11-12
- 第一章 西方“音乐作品存在”及其教学范式12-17
- 第一节“音乐作品存在”的哲学基础12-13
- 第二节“音乐作品存在”与工业化生产的同构性13-14
- 第三节 工业生产模式下“音乐作品存在”范式的教学——作品与审美14-17
- 第二章 东方“音乐母语存在”及其教学范式17-26
- 第一节“音乐母语存在”的哲学基础18-19
- 第二节“音乐母语存在”与农业生产的同构性19-20
- 第三节 农业生产模式下的——“音乐母语存在”范式的教学20-22
- 第四节 东方四国“音乐母语存在”范式的教学22-26
- 第三章 音乐“作品存在”与“母语存在”反思与双重建构26-35
- 第一节“音乐作品存在”范式面临的局限与挑战26-29
- 第二节“音乐母语存在”教学面临的挑战29-30
- 第三节 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中的“音乐母语存在”及其建构30-33
- 第四节 音乐教学范式中“双重建构”的启示与展望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理惠;;大学教学范式转变的思考与路径[J];外国语文;2013年S1期
2 李天福;几种写作教学范式述评[J];重庆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3 侯月阳;;好学校 好校长 好教师 好学生——读《个性化思维建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西部;2012年30期
4 王长纯;试论当代理性主义教学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4期
5 王敏杰;;传统音乐教学与新教学对比[J];青年文学家;2010年19期
6 陈晓端;当代教学范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黄湘宁;;“一线多链”英语课堂教学范式的实践推进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7期
8 王鉴;“惯性教学”反思——课堂视角中的素质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肖桂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范式的变革历程和趋势[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齐放;;过程写作教学范式的拓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猛;;结构、解构与重构: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策略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益众;教学范式改革能否突破应试藩篱[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 杨继瑞;教学范式转变:办人民满意大学的思考[N];重庆日报;2012年
3 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丁建强;“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教学范式的实践与思考[N];江苏教育报;2011年
4 对话主持 李炳亭 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本报总编辑 刘堂江;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N];中国教师报;2010年
5 ;这些年,,教学上那些新变化[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翟晋玉;重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办大学就是办氛围办内涵[N];深圳特区报;2011年
8 王钢城;一所新兴学校成长的内在动力[N];济南日报;2011年
9 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局长 唐国均;教育新活力赖于转型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裴娣娜;在追问中把握公开课的现代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桂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6 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红霞;案例教学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帆;两种教学理念比较及其对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D];苏州大学;2015年
3 王诗杰;交互式辅助教学网络平台的发展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章萌;我国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郭天池;专业音乐院校音乐教学范式转向[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6 赵琦;音乐教学范式双重建构—音乐作品存在与母语存在[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7 李燕;教学与生活[D];西南大学;2006年
8 戈立;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琳;论教学中的人道主义:认识论视角[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田燕芳;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31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031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