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微语境下陕北民歌传播的创新策略
本文关键词:双微语境下陕北民歌传播的创新策略
【摘要】:正如《陕西日报》记者在陕北民歌传承与发展的调查中所反思的:未来我们去哪儿听陕北民歌?如今在电视民歌大赛中普遍存在的翻唱现象,移动互联网中也同样存在。因此,只有创新传播策略、创作根植于劳动人民生活的民歌,才是实现陕北民歌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作者单位】: 南阳理工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微时代 陕北民歌 传播策略
【分类号】:J607;G206
【正文快照】: 双微语境下陕北民歌的传播1.传播渠道凸显社交属性双微语境下,文化呈现出多维的存在样态。“微”不仅表现为一种技术,还代表着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在受众高度自主的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及其传播方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对于陕北民歌艺术来说,其传播的速度、形式、效果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震;陕北民歌:自由心灵·极限体验·生态价值[J];文艺争鸣;2004年04期
2 施雪钧 ;陕北民歌还活着[J];音乐爱好者;2005年01期
3 汪东锋,李延梅;陕北民歌与陕北民俗[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4 张智斌;陕北民歌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调式特点——陕北民歌探究之一[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何志刚,田有成;吕政轩《陕北民歌艺术论》评论二则[J];榆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我省陕北民歌大赛在安塞启动[J];音乐天地;2005年10期
7 刘志琴;;陕北民歌的现代价值[J];华夏文化;2005年04期
8 董华;彭纾闵;;关于继承、发展与创新陕北民歌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刘育林,常炜炜;陕北民歌与陕北方言[J];中国音乐;2005年01期
10 张建明;;《陕北民歌》的艺术表现方式简析[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利;;优美动听的陕北民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飞林 本报记者 王淑玲;陕北民歌亟待保护[N];陕西日报;2004年
2 李德忠;陕北民歌亟待革新[N];各界导报;2006年
3 向红 小玲 建荣 钟林;陕北民歌大赛西安赛区落幕[N];陕西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向红 杨小玲;从经典佳作看陕北民歌的开拓与发展(展望篇)[N];陕西日报;2006年
5 本报通讯员 叶贺瑛 李拓 本报记者 李晓军;“老榆林”酒文化促销助推陕北民歌发展[N];陕西日报;2007年
6 光达;关于陕北民歌艺术拓展的思考[N];西部时报;2006年
7 记者 强国峰;陕北民歌大舞台走进延安姚店工业园区[N];延安日报;2009年
8 特约撰稿人 龙云;遭遇陕北民歌[N];陕西日报;2009年
9 梁严冰 刘蓉;论近代陕北民歌[N];团结报;2010年
10 王建秦;传承和创新:陕北民歌生命之本[N];榆林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亮;陕北民歌合唱形态及其审美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红;陕北民歌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利;近代陕北民歌与陕北社会变迁[D];延安大学;2010年
4 刘姣;陕北民歌的审美特质[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兰芳;陕北民歌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孙怀东;改革开放以来陕北民歌的创作与发展[D];延安大学;2013年
7 常翠莲;文化变迁视野中的陕北民歌展望[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田秀秀;陕北民歌网络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杨雪莲;现代语境下陕北民歌的传播境遇[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雅静;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应用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031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03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