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亡而歌唱——抗战救亡歌咏运动述评
本文关键词:为救亡而歌唱——抗战救亡歌咏运动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学堂乐歌 新旧更替 学校音乐教育 作曲技法 明治维新时期 聂耳 萧友梅 张寒晖 江定仙 旗正飘飘
【摘要】:正晚清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社会的昏暗,国家处于断续的分裂和动荡时期,使得音乐在发展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继续发展与新旧更替;另一种是外来音乐的新型创作,包括学堂乐歌与之后的以国立音专为首的借鉴西方作曲技法的音乐作品。不过,在20世纪30年代一种"新音乐"的出现,开始丰富了我国的音乐形式。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出现过几次新音乐:如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效仿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校音乐教育所出现的学堂乐歌;五四运动后,
【作者单位】: 北京市京源学校;
【关键词】: 学堂乐歌;新旧更替;学校音乐教育;作曲技法;明治维新时期;聂耳;萧友梅;张寒晖;江定仙;旗正飘飘;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晚清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社会的昏暗,国家处于断续的分裂和动荡时期,使得音乐在发展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继续发展与新旧更替;另一种是外来音乐的新型创作,包括学堂乐歌与之后的以国立音专为首的借鉴西方作曲技法的音乐作品。不过,在20世纪30年代一种“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峰;;文化内移与抗战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J];史志学刊;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良模;;回忆救亡歌奰运动[J];人民音乐;1957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婷;学堂乐歌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2年04期
2 魏盛楠;;浅谈学堂乐歌[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陈若华;;时代·启蒙·歌声——论学堂乐歌[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20期
4 钱仁康;学堂乐歌借用曲调的“源”和“流”——在《学堂乐歌考源》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尹洁;学堂乐歌起因探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6 张静蔚;张謇与学堂乐歌[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董晓;论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J];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杨柳成;从《送别》看学堂乐歌中的人文精神[J];艺术探索;2004年S2期
9 顾笑瑜;学堂乐歌的演进及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J];史学月刊;2005年09期
10 陈煜斓;;近代学堂乐歌的文化与诗学阐释[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 毛翰;谈近代“学堂乐歌”的爱国意境[N];北京日报;2012年
2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副主任 王勇;从学堂乐歌到“红歌”[N];东方早报;2011年
3 毛翰;辛亥革命踏歌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居其宏;浊者自浊[N];音乐周报;2011年
5 杨瑞庆;歌坛期盼短歌[N];中国艺术报;2014年
6 大可;从“乐歌”到“新音乐”[N];中国文化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莹;学堂乐歌的审美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2 王瑛;从学堂乐歌到学校歌曲[D];山西大学;2010年
3 李俊;学堂乐歌富国强兵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周莹;学堂乐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淑敏;学堂乐歌的歌词艺术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邬欣澄;学堂乐歌兴衰动因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英;《学堂乐歌》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形成的影响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8 罗虹;学堂乐歌与民族国家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白丽莎;李叔同的学堂乐歌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丽萍;学堂乐歌及其对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2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03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