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新时期”中国合唱作品和表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9:24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中国合唱作品和表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合唱 新时期 合唱作品 合唱表演


【摘要】:什么是合唱?一首由多个声部构成的声乐作品,再由不同组的演唱者负责各个声部的旋律,共同进行演唱的声乐表演形式,称之为合唱。作为一种声乐艺术,合唱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广泛。合唱起源于欧洲,对于中国而言,合唱是一种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境内的产生和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但是,这种对中国合唱发展史进行划分的依据又是从何而来呢?在历史学界,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进程归类划分的依据有两种:第一种是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称为“古代”,1840年~1919年称为“近代”;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称为“现代”;1949年以后的时期称为“当代”。伴随着相关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历史学界又推论出了第二种划分方法,“古代”依旧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事件为界,市“近代”特指1840年~1949年,“现代”则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时间;“当代”指1978年至今。根据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梁茂春、陈秉义主编的《中国音乐通史教程》书中记载的有关中国当代音乐相关研究内容的描述,书中将建国以后的历史各阶段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建国初期(1949~1965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和新时期(1979年至今)。可见,《中国音乐通史教程》里有关“中国当代”音乐词条中,“当代”的时间界定,依据的更多是历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第一种划分标准。而本文《“新时期”中国合唱作品与表演研究》中对“新时期”的界定,是历史学界认可的第一种划分和《中国音乐通史教程》中对中国当代音乐第二种划分综合得出的结果,特指1979年至今这段时期。上世纪中期,由于“鸦片战争”的全面爆发,西方列强乘机侵华,迫使中国摒弃长久以来“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对外打开国门。在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下,西方合唱音乐在传入中国境内的同时,形成中国合唱艺术以“抵御外来侵略,振奋中华精神”为主题的艺术追求。伴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学堂乐歌”背景下逐步发展的音乐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新的合唱作品陆续出现;随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期间,中国的合唱音乐开始具备更为强烈的政治宣传性和指向性,音乐内容与“中国人民团结对抗外来侵略”的历史现实息息相关,歌颂人民向强权发起斗争和对侵略战争怀有必胜的信心。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合唱音乐逐渐开始摆脱政治宣传的外壳,取得阶段性的蓬勃发展,出现大批民族题材与古曲题材的优秀合唱新作品,同时,也涌现出几部加入舞台表演内容的标志性大型合唱套曲。该时期的合唱创作题材与体裁较之过去,种类更为丰富。但是,随后一场“文化大革命”再次使中国合唱艺术受到严重影响。“文革“时期背景下产生的“语录歌”和“样板戏”,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是中国合唱创作的数量和种类大大削减。总体而言,中国“新时期”之前的合唱音乐作品,从始至终围绕着“战争、团结、爱国”的时代主题,合唱演出在视觉和听觉层面讲究“人数多、气势大、声音洪亮”,精神层面追求“情绪激昂、立意积极”,作品音乐形式相对单一。对比来看,中国“新时期”的合唱艺术发展更加丰富多元。在合唱作品的创作方面,题材和体裁的选择不完全受政治因素牵制,作品词曲内容倾向于抒发创作者、演唱者的内心情感世界,作品内容丰富,取材多样化,创作技法新颖独特,音乐风格复杂多变,可谓是百家争鸣,精彩纷呈。在中国人的日常音乐生活里,合唱作为众人参与表演的一项集体艺术表演方式,其意义远超出合唱音乐本身。尤其在中国“构建和谐型社会”的21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下,人民群众在合唱创作和舞台表演的实践活动中,通力合作,构建和谐,体验和谐,各自在合唱活动的不同单元里发挥出作用。合唱从传入中国到逐步发展至今,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伴随着社会文化层面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层面的高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新时期”中后阶段,仅在中国境内已有十万余支合唱团队正在暗中兴起,蓬勃成长。中国在学习西方传统合唱的同时,合唱也在中国本土环境下融入与成长,这种源于西方的歌唱艺术形式,逐渐被赋予了中国的特色风格。但是,相较于中国“新时期”合唱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表现则不甚系统。因此,本文旨在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时期”合唱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合唱作品和合唱表演两个方面出发,总结该时期合唱艺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中国合唱 新时期 合唱作品 合唱表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16.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中国合唱发展百年的各阶段性特征13-23
  • 第一节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学堂乐歌”时期14-16
  • 第二节 第二阶段(20世纪30、4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时期16-17
  • 第三节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建国后的“发展期”与“文革”时期17-19
  • 第四节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至21世纪初期)“新时期”改革开放阶段19-21
  • 第五节 第五阶段(21世纪初至今)21世纪“多元化”阶段21-23
  • 第二章 “新时期”概念界定与大事件综述23-32
  • 第一节 “新时期”的定义及阶段划分23-24
  • 第二节 “新时期”重大合唱表演事件概述24-27
  • 1、学术性演出的开展24-25
  • 2、群众歌咏活动的蓬勃发展25-27
  • 第三节 "新时期"重大合唱创作事件和大、中小型合唱作品差异概述27-32
  • 1、学术性合唱创作活动的开展29-30
  • 2、中小型合唱作品30
  • 3、大型合唱音乐套曲30-32
  •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合唱作品的创作特点32-44
  • 第一节 按作品大小划分32-36
  • 1、中小型合唱音乐套曲32-35
  • 2、大型合唱音乐套曲35-36
  • 第二节 按作品题材划分36-44
  • 1、民族合唱作品36-41
  • 2、现代合唱作品41-42
  • 3、通俗及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产生42-44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合唱表演之流变44-51
  • 第一节 合唱表演场所对传统模式的突破44-49
  • 1、高雅合唱到狂欢合唱44-45
  • 2、不插电合唱到插电合唱45-47
  • 3、单元素合唱到多元素合唱47
  • 4、合唱表演后期传播路径的拓展47-49
  • 第二节 对合唱声音的“民族化”审美取向49-51
  •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合唱风格转型之成因51-54
  • 第一节 文化因素:西方后现代美学思想的传入与冲击51-52
  • 第二节 政治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相关要求52
  • 第三节 本体因素:合唱创作、合唱指挥与合唱团建设的发展52-54
  • 1、创作是基础53
  • 2、指挥是关键53
  • 3、合唱团是载体53-54
  • 结论54-57
  • 参考文献57-59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君;;中国合唱作品创作的困境与路径[J];歌唱艺术;2012年03期

2 郝蔚;;浅谈合唱作品的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09期

3 于庆新;上海平安合唱团举办“田丰合唱作品音乐会”[J];人民音乐;2000年10期

4 伦毅杰;寓雄浑于恬淡之中——聆听田丰合唱作品音乐会[J];人民音乐;2000年12期

5 新;张敦智合唱作品音乐会在沪举行[J];人民音乐;2001年11期

6 杨虹,

本文编号:1066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066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5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