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证三峡民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13:24
本文关键词:“图证三峡民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峡民歌 视觉艺术设计 创新性转换 发展性传承
【摘要】:本课题是从设计艺术学的视角,对三峡地区民歌艺术独特文化特质所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对于三峡民歌中所形成的画面性、故事性、意境符号等进行“图证”,以视觉艺术作为呈现方式的实质性的实践性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系统性、多元化的诠释——其目的及意义在于:运用视觉设计的语言表现方式对三峡民歌的本体精神的重新诠释,使之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录手段,成为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载体形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长期性”与“可持续性”原则的客观要求,更是对其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的具体举措;以“三峡民歌”的内容作为设计创意的思想源头和文案基础,通过关注原创精神与文脉的传承,将两种不同形态的艺术形式,同构相互作用、相互诠释扩展了设计创作题材,增添了设计元素,为探索现代视觉设计艺术的民族性提供创作视角、理念与方法的线索,且具有切实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三峡民歌 视觉艺术设计 创新性转换 发展性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1 选题缘由及价值意义6-7
- 2 已解决的问题(完成的目标)序列7-8
- 2.1 已解决问题7-8
- 3 从无形到有象——三峡民歌视觉化设计的转换路径8-15
- 3.1 转换路径8-9
- 3.1.1 转换的内涵基础8-9
- 3.1.2 转换的载体形式9
- 3.1.3 转换的技法方式9
- 3.2 从内容到形式——三峡民歌视觉化设计的展示方式9-15
- 3.2.1 微型的徽记——书中的尤物9-10
- 3.2.2 永恒的主题——情爱的隐喻10-11
- 3.2.3 灵魂的栖所——多彩的围合11-12
- 3.2.4 生活的颜色——传承的样子12
- 3.2.5 仁者的善意——风景的开合12-13
- 3.2.6 听海的声音——水上的宇宙13
- 3.2.7 上古的意味——凝固的音乐13-15
- 4 结束语15-17
- 致谢17-18
- 参考文献18-19
- 附录19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侗勋;“图证三峡民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27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12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