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与静——通过瞿小松的创作“听其音”而“观其人”
本文关键词:动与静——通过瞿小松的创作“听其音”而“观其人”
更多相关文章: 瞿小松 后听 持续音 曲式结构 图画展览会 在悬崖上 古调 卡农 原始冲动 现代文明
【摘要】:正"动"与"静"如同"阴阳",本是一物之两极,既相互对立又互相融合,能同时极致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及其作品之中的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笔者选择作曲家瞿小松的原因。因为,这一"动"一"静"两面不仅存在于瞿小松的音乐之中,更存在于瞿小松的音乐之外,所以,要"先观其人",而"后听其音"。瞿小松的两部作品《MengDong》和《行草》,则是这一"动"一"静"的极致代表作品。《MengDong》是瞿小松于1984年完成的作品,至今
【作者单位】: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
【分类号】:J614
【正文快照】: “动”与“静”如同“阴阳”,本是一物之两极,既相互对立 又互相融合,能同时极致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及 其作品之中的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笔者选择作曲家瞿小松的原因。因为,这一“动”一“静”两面不仅存在于瞿小松的音乐之中,更存在于瞿小松的音乐之外,所以,要“先观其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如一;选择?还是被选择?——访瞿小松[J];文艺争鸣;2004年02期
2 沙骆;技巧与它的非艺术性——由瞿小松的音乐说起[J];上海戏剧;1997年02期
3 李民雄;对《就〈秋问〉致观众》一文的质疑——与瞿小松先生商榷[J];人民音乐;2001年12期
4 方小猫;;库塔克与瞿小松:一个音,足矣[J];音乐爱好者;2012年04期
5 李向京;;简练形态下的复杂理念——从瞿小松作品和声形态看其创作思维与美学观[J];中国音乐;2012年01期
6 方刚;;习乐随笔 《懵懂》并不朦胧[J];艺文论丛;1996年Z1期
7 ;瞿小松:中西碰撞中的火花[J];上海教育;2002年23期
8 吴春福;;论瞿小松《寂~#1》中的数列结构[J];中国音乐学;2009年04期
9 张德俊;;从《寂Ⅰ》再探瞿小松空灵音乐观[J];中国音乐;2011年03期
10 王安国;不再为欧洲艺术增加积累——评瞿小松作品音乐[J];人民音乐;1988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郑文丰;瞿小松回归音乐的本原[N];贵阳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星;瞿小松:用音乐拨响心灵的琴弦[N];天津日报;2011年
3 王安潮;行无人之迹 学民乐新篇[N];音乐周报;2006年
4 夏滟洲;谛听有“观”[N];音乐周报;2002年
5 紫茵;关于创作与教学的思考[N];音乐周报;2001年
6 刘索拉;研讨会亦是创作的过程[N];音乐周报;2011年
7 徐涟;岁末文艺大盘点(三)[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桃;瞿小松“新潮音乐”的新文人精神[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89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189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