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丧葬乐班的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2 20:25
本文关键词:苏北丧葬乐班的人类学研究
【摘要】:本文以苏北农村丧葬乐班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成员构成与表演活动的描述,从人类学角度讨论丧葬乐班这个群体的内部结构与社会特质,并解析丧葬乐班本身的社会变迁。为进行本项研究,笔者亲自跟随丧葬乐班参与葬仪演奏数月,希望通过深度访谈与参与观察的方法,坚持“主位”与“客位”相结合,探讨调研地丧葬乐班的结构与变迁,进而深入了解这个活跃在乡村社会的特殊群体,为底层研究与丧葬仪式研究提供鲜活案例。葬仪是汉人社会表达孝道、践行祖先信仰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学非常感兴趣的研究内容。丧葬仪式研究成果众多,但少有从丧葬乐班这个演奏群体的入手研究丧葬仪式,他们对于丧仪的重要性也多被忽略。从葬仪整体上看,葬仪奏乐是葬仪规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丧葬乐班作为现场演奏者,其活动依附于丧仪活动,丧葬乐班是丧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于推进丧仪的进程、增强仪式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文选取的调研地,丧葬乐班演奏行为嵌合在当地的社会文化体系之中其活动场所仅限于葬仪,不能参与喜事演奏,这与其他地区的唢呐手有着很大的不同。作为一种过渡仪式,丧仪集中体现了人们对鬼魂的未知与恐惧,因而被视为危险的仪式,这种观念影响着丧葬乐班的社会地位,甚至使得丧葬乐班本身成为“过渡群体”,加之古代乐户制度的遗存观念使得丧葬乐班成为一个特殊的底边群体,这种底边身份又对丧葬乐班的群体特征与执业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就丧葬乐班的内部结构与组织特征而言,班主、唢呐手、演唱者、敲家伙的人成为丧葬乐班的四个组成部分,彼此之间密切合作,形成一个临时的、相对稳定的演出群体,并且形成自己内部规则与形式逻辑。丧葬乐班注重亲缘关系、业缘关系建构与维系,同时面临竞争关系、主家关系的影响。“强关系”与“弱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对于任何一个乐班成员而言,维护亲缘关系与业缘关系、处理好竞争关系与主家关系影响着自身在行业内的生存,各种关系之间是矛盾的,但也是一种平衡,更是丧葬乐班长期适应的结果。丧葬乐班一方面面临着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需要直面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其表演形式与内容在变化,性别分工、政府意志、社会地位、存在意义等也在不断变化,同时他们不断寻求并拓展生存空间,使得现今的丧葬乐班逐渐演变成一个综合的演奏团体,在笔者看来,这种变化也成为现今丧葬乐班得以稳定存在的重要原因,因而本文对其研究将置于社会文化变迁的背景中分析,从而得出丧葬乐班的变迁脉络,有助于我们理解丧葬乐班的生存选择,也会使得本研究具有社会现实意义。丧葬乐班有着自身的群体文化,本文希望能如实呈现出现有环境下丧葬乐班的方方面面,说明依附于丧仪的他们既不是封建愚昧的传统捍卫者,也不是逐利忘我的金钱崇拜者,而是一群有血有肉、表达自我的民间艺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堕民与乐户关系考辨[J];中国音乐学;2012年02期
2 郭威;;乐籍体系的创承与传播机制[J];音乐研究;2011年05期
3 易红霞;;人类学视野下的戏班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孙云;王九筛;;场域视角下的鼓吹乐文化解读[J];中国音乐学;2008年02期
5 张应华;;石阡木偶戏的戏班组织与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黄静华;;论民间艺人的艺术知识[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夏月,朱恒夫;锡剧民间戏班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艺术百家;2005年01期
8 项阳;乐户与鼓吹乐[J];文艺研究;2001年05期
9 杨知勇;纳西族东巴大祭风的心理功能[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阎云翔;家庭政治中的金钱与道义:北方农村分家模式的人类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8年06期
,本文编号:1215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21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