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无哀乐论》的典型命题及其音乐社会学意义
本文关键词:《声无哀乐论》的典型命题及其音乐社会学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嵇康 古代音乐思想 音乐情感 音乐接受 至乐 音声
【摘要】:作为音乐思想家的嵇康,在全面遵从名教礼法的时代,推尚道家自然,倡导玄学新风,以《声无哀乐论》尝试探讨音乐的本质、"声"与"情"的关系、人听赏音乐时情感的由来等问题,并从社会政治环境的视角出发,将音乐分为抽象的"至乐"和具体的"音声",由此阐发了他那附着有强烈的政治理想色彩和社会文化建设意味的音乐观。嵇康的音乐观与汉斯立克的相近,与儒家的则针锋相对且存在概念定义上的不一致,但无论如何也可以为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当今音乐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责任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单位】: 韩山师范学院;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嵇康(1)是三国魏末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竹林七贤”的领衔人物。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成才,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曹氏当权之时,他曾做过中散大夫(七品文官),因此世称嵇中散。后来家道中落,常与向秀以打铁谋生。司马昭掌权后,提倡“人伦有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再生;《声无哀乐论》今译[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穆兰;嵇康《声无哀乐论》论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8期
3 杨子彦;《声无哀乐论》中的名实之争[J];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李欣;论嵇康《声无哀乐论》关于“和”的思想[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刘瑾;《声无哀乐论》的产生原因及其评价问题[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管小军;;《声无哀乐论》的启示[J];黄河之声;2006年06期
7 龙珲;;二十世纪《声无哀乐论》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郭鹏;;试论《声无哀乐论》的理论内涵和历史意义[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周冰琦;;声与哀乐的思辨——从稽康《声无哀乐论》谈起[J];四川戏剧;2007年03期
10 姚锋;;《声无哀乐论》产生的社会、人文背景探析[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运生;;嵇康和他的《声无哀乐论》[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龙飞;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情感问题[D];青岛大学;2010年
2 梅梅;嵇康与《声无哀乐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兰;略探嵇康与《声无哀乐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晓岑;《声无哀乐论》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瑜;声乃乐之器,情乃乐之本[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丹;《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9年
7 王笑梦;嵇康《声无哀乐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文;“和”:艺术通向现实的可能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49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249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