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净化的摇滚乐—中国摇滚乐亚文化风格的收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20:22
本文关键词:被净化的摇滚乐—中国摇滚乐亚文化风格的收编研究
【摘要】:本论文试图厘清中国摇滚乐的亚文化风格,并探究大众媒介对中国摇滚乐亚文化风格的不同呈现方式,由此揭示大众媒介在中国摇滚乐收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文认为大众媒介借助意识形态与商品形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收编方式,使得中国摇滚乐所包含的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异质因素得以消除。论文运用文本分析、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问题展开论述,通过梳理大众媒介在不同时期、不同平台对中国摇滚乐的报道框架,调查社会大众对中国摇滚乐的媒介态度,概括出大众媒介在中国摇滚乐收编中的具体方法和效果。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梳理国内外有关亚文化以及中国摇滚乐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伯明翰学派关于亚文化风格理论的研究,勾勒出学界关于中国摇滚乐亚文化特质的研究现状。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界定亚文化与大众媒介等相关重要概念。通过梳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概括出亚文化边缘性、抵抗性、风格化的特点。通过探究大众媒介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而分析大众媒介与亚文化之间的收编与反收编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中国摇滚乐的发展历程及其亚文化风格的具体表现方式。通过对中国摇滚乐群体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的边缘位置的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国摇滚乐的边缘地位。通过对中国摇滚乐歌词、服饰、表演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国摇滚乐的抵抗风格,并进而探究中国摇滚乐的亚文化功能与意义。第三部分分析了大众媒介对中国摇滚乐的呈现方式,着重研究大众媒介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摇滚乐“妖魔化”、“庸俗化”、“主流化”的报道框架,梳理大众媒介在不同时期对中国摇滚乐报道倾向性的变化,整理大众媒介在中国摇滚乐收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探究大众媒介在中国摇滚乐收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介绍媒介环境中社会大众对中国摇滚乐的认知态度。通过归纳在大众媒介影响下,社会大众对中国摇滚乐的功能作用、中国摇滚乐人、中国摇滚乐群体等方面的态度,探寻大众媒介对中国摇滚乐的收编效果。最后是结语,认为中国摇滚乐作为亚文化形态的典型代表,受到了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限制与收编,大众媒介在中国摇滚乐的收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了突出的效果,与此同时指出大众媒介收编方式在本质上的不足,为大众媒介与中国摇滚乐收编问题的后续研究给出了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彤旭;;后亚文化时代的流行音乐传播[J];青年记者;2014年24期
2 陈倩;;中国摇滚乐意识形态的嬗变[J];现代企业教育;2013年24期
3 杨雄;;摇滚乐与青年文化[J];青年研究;199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魏巍;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摇滚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浏;解构与重塑[D];苏州大学;2012年
3 吴琼;中国摇滚乐三十年流变的审美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易蓉;亚文化的本土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屠金梅;论当代中国摇滚乐反叛性的缺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本文编号:1267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267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