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Op.13作品与演奏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9 08:12
本文关键词: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Op.13作品与演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贝多芬 钢琴 c小调奏鸣曲Op.13 作品分析 演奏分析
【摘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数量上惊人,而且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体裁,由于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享有“乐圣”的尊称。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钢琴音乐的巅峰之作,贝多芬把钢琴奏鸣曲体裁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也为以后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参考。论文以贝多芬32首奏鸣曲中的c小调奏鸣曲Op.13作为研究对象,该首作品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经典之作,有很大的代表意义。作品创作于1797年至1798年,当时身受耳聋折磨的贝多芬把这首作品取名为“悲怆”。作品表现了贝多芬对不公平命运的愤慨和不公平社会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论文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创作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贝多芬在早期创作钢琴奏鸣曲时所运用的创作手法,并且归纳贝多芬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创作思路,挖掘c小调奏鸣曲Op.13作品的内涵,并且为演奏和教学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本篇论文由引言和中间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包括贝多芬的艺术生平、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新和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c小调奏鸣曲Op.13的创作背景;第二章主要对c小调奏鸣曲Op.13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回旋曲式,第三乐章是奏鸣回旋曲式;第三章对c小调奏鸣曲Op.13的创作手法加以分析,主要包括主题特征、和声特征以及调式调性特征、曲式结构特征和情感特征的分析;第四章主要对c小调奏鸣曲Op.13的演奏作细致的分析。结论中全面概括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2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毅;;正确认识钢琴演奏基本方法[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年07期
2 聂娜;;从《c小调钢琴奏鸣曲》探析贝多芬早期创作特征[J];民族音乐;2013年02期
3 汪黎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诠释[J];音乐创作;2011年04期
4 徐兆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的创作艺术与演奏手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李茜;张冉;;谈贝多芬《悲怆》奏鸣曲及其演奏[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年04期
6 马薇;杨日方;;贝多芬创作概况及奏鸣曲创作特征[J];艺术研究;2008年03期
7 周丽;;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8 李艳慧;从乐曲《悲怆》浅析 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贡献[J];剧作家;2005年04期
9 李丹;试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J];美与时代;2004年04期
10 朱雅芬;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下)[J];钢琴艺术;2002年12期
,本文编号:1269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26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