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东南亚锣群音乐文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14:23

  本文关键词:东南亚锣群音乐文化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东南亚锣群 音乐文化 研究 固守 变迁


【摘要】:东南亚一代各国的音乐都是以击打乐为主,尤以旋律打击乐器的全奏音乐比较发达,而在东南亚的音乐演奏中广泛使用各种名称不同的旋律击打乐器,而在旋律打击乐器中各种形制不同的锣为比例占到大半。所以东南亚音乐文化圈又有另外一个美丽的名字——锣群音乐文化圈不仅在音乐中,锣乐器与东南亚人民的生活同样息息相关,有着潜移默化的联系,已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乐舞戏剧、节庆典仪,还是宗教祭祀、婚娶丧葬,锣均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总而言之,锣,便是东南亚音乐文化圈的灵魂。笔者以民间文化生存语境为切入点,力求探讨东南亚锣群文化文化的本体及生态环境,并拟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以往研究加以补充。本论文从三个部分对东南亚锣群音乐文化的研究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梳理其研究的学术史的前提下,介绍了笔者研究东南亚锣群文化的理论及实际意义,并指出以往研究中的未涉及之处,然后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由3章组成。第一章介绍铜锣的音乐类型和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起源都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锣的缘起是也就成为了本课题的首要任务。一种事物往往是带着它的形式存在的,这种形式往往是受到许多情形的影响。学者最初认为铜锣起源在东南亚,是因为在柬埔寨吴哥窟石刻浮雕上的铜锣图像。但仅凭浮雕上的图像并没有其他理论数据的支撑就认定其起源,是一个草率的决定。后来经过科学考证,铜锣的起源很可能在我国中国云南。第二章是对锣群音乐文化的生存形态进行剖析,其中包括锣乐器的种类、特征、音体系以及分布四大块来阐述。从文化地理学和人类学的角度下分析东南亚对锣群音乐文化的分布。本课题主要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巴厘岛以及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缅甸、菲律宾这6个东南亚国家进行阐述,虽然他们同属于东南亚,但是地域、环境宗教、文化的差异让锣的发展还是各放异彩,尤其在印度尼西亚中尤为重要。提到锣乐器就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佳美兰Gamelan,因为佳美兰则是锣乐器逐渐壮大之后形成的表现形式。第三章是对佳美兰的固守于传承进行传扬。一门古老的艺术到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还是能够原汁原味保持的如此完好,除了其本身的价值和魅力外,客观环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第三个部分为结语。本文的目的是将散落在东南亚各国民间有关锣群音乐文化的资料进行整合综述,并提供一些新的资料,并且对东南亚能够如此保护古老艺术的技术提出倡导和学习。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2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飞;念丽;;构建主位与客位的文化认知[J];大舞台;2011年01期

2 杨民康;;中西乐器和音乐分类法的多维关系比较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王飞宇;;中国音乐地理学研究浅论[J];黄河之声;2006年08期

4 郭金明;胡月;;城市文化与“媒介性格”[J];新闻世界;2011年07期

5 秦序;锣类乐器及其历史[J];音乐艺术;1982年02期

6 李雪娜;;对音乐的阐释应从文化入手[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2年Z1期

7 恩克蒂亚,赵志扬;社会和音乐的交结:文化分析的方法论[J];中国音乐;1995年02期

8 饶文心;中爪哇甘美兰的音体系与帕忒特[J];中国音乐学;1998年01期

9 李芸;;浅谈印度尼西亚加美兰音乐地方样式的形成与发展[J];音乐天地;2011年11期



本文编号:1274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274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