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乐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阮籍《乐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阮籍 《乐论》 《礼记·乐记》 《声无哀乐论》
【摘要】:“乐与政”的关系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始终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阮籍《乐论》的思想主题亦是如此。阮籍坚定认为音乐具有“去风俗之偏习,归圣王之大化”的社会作用,然而他却别出心裁地调和儒道的关系,以道家的“自然”观作为维护儒家礼乐观的理论依据;而作为一部专门研究音乐的美学著作,《乐论》还就乐的器材、制作、歌辞与舞蹈,以及乐求“和”、求“乐(快乐)”的音乐观作出了独特的阐说。基于这两点,本文将以《乐论》文本为中心,以疏解为主要解读方式,并以此为契机而步入阮籍《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本文除绪论外,主体部分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为“阮籍哲学思想流变及《乐论》缘起”。本章旨在论述阮籍《乐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探讨阮籍《乐论》中蕴涵的哲学思想。第二章为“阮籍《乐论》疏解”。本章立足于《乐论》文本,并将其按照思想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且每部分包括原文、注释、译文、疏解四个步骤。这其实是在对《乐论》进行逐字逐句的厘析后,实现对《乐论》的深入解读。第三章为“阮籍《乐论》的价值与意义”。本章立足于音乐的外部作用及内在特性,将《乐论》与《礼记·乐记》以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进行比较。这其实是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阮籍《乐论》的独特性。余论为“阮籍的生命智慧”。本部分以“生命在场”的态度直面阮籍的生命智慧,并关注他在《乐论》中带给我们的生命启迪,重在表明人生当追求平和自若、自然而然的生命境界。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雯;嵇康的玄学与乐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朱宇炎;阮籍《乐论》中道家音乐理论的特点[J];中国道教;1994年03期
3 张传国;;阮籍音乐美学思想之我观[J];电影评介;2009年22期
4 郑茂;;“情”、“和”、“道”——浅谈荀子《乐论》中音乐美学思想[J];大众文艺;2009年23期
5 刘娅;;老庄与阮籍音乐观之比较[J];北方音乐;2013年09期
6 徐晴岚;;从“先王之乐”到“寂寞无听”——浅谈阮籍音乐美学思想的转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程相占;孔子音乐思想在阮籍、嵇康身上的延伸及其影响[J];孔子研究;1993年03期
8 郑琳;何一波;;论阮籍前后期美学思想的转向——以其音乐美学思想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蔡仲德;;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1年03期
10 刘莉;;阮籍《乐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再评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林林;嵇康与阮籍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梅梅;嵇康与《声无哀乐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梅;论阮籍价值观对其美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琼琼;嵇康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5 李宁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新观念探索[D];山西大学;2007年
6 康燕;阮籍的审美人格及其悲剧[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万欢;阮籍诗文儒道文化取向论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文卓;论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之间的融合互补[D];河北大学;2007年
9 杨瑜;声乃乐之器,,情乃乐之本[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晨伟;“觉”与“醒”的别样人生[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00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30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