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谱《平湖秋月》与《月光》的对比分析
本文关键词:钢琴谱《平湖秋月》与《月光》的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钢琴谱《平湖秋月》与《月光》的对比分析
钢琴谱《平湖秋月》与《月光》的对比分析
发布日期: 2014-05-03 发布:
2013年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在钢琴艺术中自古以来“月”作为音乐艺术的一个题材,被赋予高远、润洁、和美、清幽的审美内涵。“月”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的重要性更是与其自身所含有的文化意蕴分不开,它象征着和谐、圆满、宁静、超脱。本文通过对陈培勋《平湖秋月》和德彪西《月光》这两首钢琴曲在创作手法和音乐内涵上的比较,来剖析其中体现出来的中、法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使我们对这两首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思想内涵有更加鲜明、透彻的认识,演奏得更加准确、生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音乐肢体;拍子;和声
“月”作为音乐艺术的一个题材,在音乐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陈培勋的《平湖秋月》与德彪西的《月光》更是这种题材中的经典之作。这两首钢琴曲都以精致的触键、微妙的和声、轻盈的旋律、流淌的织体等音乐要素描绘月夜的景色。两个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下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描写特点。这两首乐曲虽然都属于标题音乐,但它们的标题只是力求体现标题本身所蕴涵着的诗情画意,,而不重于情节的展开或矛盾的冲突。下面就这两首乐曲在音乐创作手法和各种音乐特性因素方面存在的许多异同,做更具体、细致的分析和比较。
1 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
《平湖秋月》相传为吕文成(1898~1981,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夜西湖景色,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也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描绘出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
《月光》是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早期钢琴作品《贝加摩组曲》中的第三首,创作189至1905年,前后历时15年。这部组曲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了同时代法国象征派诗人魏伦叙事组诗《假面具与贝加摩》的影响。贝加摩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地区,有着秀丽的风光。德彪西留学期间曾游此地,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部组曲就是这一印象的产物。其他三首分别是《前奏曲》、《小步舞曲》和《巴斯比舞曲》。乐曲以柔和的笔触、飘逸的旋律、清淡的色彩和诗意的情感,描绘出一副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月夜图画,其音乐格调很接近东方的美学境界。
2 作品的结构特征
《平湖秋月》结构具有民族特点,由核心旋律发展而来,没有明显的段落,但可大致分为4个部分:起、承、转、合。首先第一部分,乐曲一开始左手低音区的空五度非常重要。其次从第10小节开始旋律音便转移到了左手的中低音区,与前相比,更为沉郁。然后,三连音开始出现,增强了音乐往前流动的动力感。不规则音型的出现,也造成了情绪的强烈不稳定感,与音乐上的高潮相对应。
德彪西的《月光》体现着欧洲艺术的精致、浪漫、和谐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乐曲可分为三段。第一段,降D大调,速度徐缓而富于表情,描绘月夜幽静景色给人产生的印象。中段先转到E大调上,后来又回到降D大调。三段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再现,但音型上有些变化。乐曲最终是一段尾声,宁静的曲调和分解和弦,把月光下缥缈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富有诗歌意。
3 中外音乐作品曲式风格对比
两位作曲家用音符刻画出的月夜一样的清新、宁静,月光一样的皎洁、迷人。其不同之处在于《平湖秋月》中的月色,有着中国文人心目中静、虚、淡、的意境,以及中国音乐明快和喜庆色彩,音乐性质趋于外向。听起来可使人感受到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使人心胸更豁达。由于这首乐曲来源于广东音乐,在钢琴改编中借鉴了许多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体现出中国音乐的独特韵味。《月光》中的月夜则更加静谧清幽,更细致美妙,透出神秘、空灵的气氛,使人充满遐想。音乐性质趋于内向,旋律与和声有一丝飘忽不定的特异色彩,给全曲的发展增加了丰满的动力。体现着欧洲艺术的优雅、精致、柔美、和谐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乐曲以运用大调音阶为主,但为了追求音响色彩和气氛的渲染,同时使用古调式和平行和弦、加音和弦、九和弦、不协和和弦并列等手法,体现出印象派音乐逐渐脱离旋律、脱离调性、追求色彩的和声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征给人的深远影响,同时也感受到东西方音乐艺术的相互沟通和吸收。德彪西的《月光》体现着法国人的优雅、精致、浪漫,和法国民族乐派典雅、明快、柔美、和谐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幽静、清冷的月色带着一丝神秘的色彩。而陈培勋的《平湖秋月》则反映出中华民族追求高洁、润美、细腻、和谐的传统美学原则,以及“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中国文人胸怀。在清丽的月色中体现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怀。两位作曲家在一轮明月之下,为我们刻画出了两种不同的皎洁世界。
4 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
《平湖秋月》这首乐曲所特有的以五声调式、民歌、民间音乐旋律、器乐曲为基础,并借鉴了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技巧与手法,改编后还保留着原来的民族特点,为我国探索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乐曲旋律明媚流畅,音调婉转,描绘了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受。
《月光》这首作品虽然是德彪西早期的作品,但已初步显示了印象派艺术的风格。德彪西大胆的运用了和声手法与音乐形式处理,引导人们的奇异想象力,塑造出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形象。简单精悍的片断旋律和多变的演奏技法,特殊的和声组合,使整个曲子笼罩在飘忽不定,万般闪烁的气氛之中。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中国传统音乐境界的表现特点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幽美”。归根究底,艺术方面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审美取向和价值观。总之,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带来音乐创作手法及审美观的差异: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将是二者今后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 孙允文.中外音乐作品鉴赏[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 刘正.中国音乐作品曲集[J].中国音乐,2003.
[4] 德彪西.贝加摩组曲[M].湖南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冯娜娜(1981—),女,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现就职于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
本文关键词:钢琴谱《平湖秋月》与《月光》的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4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3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