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乐的奠基人”——苏石林史料新解
本文关键词:“中国声乐的奠基人”——苏石林史料新解 出处:《人民音乐》201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声乐 声乐艺术 声乐界 声乐教育 重庆师范大学 夏里亚宾 彼得格勒 音乐家协会 苏维埃政权 温可铮
【摘要】:正引言前些日子接到重庆师范大学唐力生教授的电话,就苏石林在当时苏联声乐界和教育界的地位以及对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影响(正面或者负面)展开了长时间的询问与探讨,试图对这位"中国声乐的奠基人"的历史地位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由于苏石林并没有留下声乐方面的著述文献和录像资料,单凭"老辈们"的回忆录、口述材料作为佐证,分析评价苏石林的声乐方法、教学方法以及在声乐教育上的贡献难免有片面主观之嫌。重拾这篇搁置已久的稿件,深感苏俄声乐学
[Abstract]:Just a few days ago, I received a telephone call from Professor Tang Lisheng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tatus of Su Shilin in the field of vocal music and education in the Soviet Union at that tim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ocal music (positive or negative) for a long tim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examine and orientate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e founder of Chinese vocal music. Because Su Shilin did not leave the literature and video materials on vocal music, he relied solely on the memoirs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The oral materials are used as evidenc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Su Shilin's vocal music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ributions to vocal music education. It is hard to avoid one-sided subjectivity in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Su Shilin's vocal music methods and contributions to vocal music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淄博职业学院文化传媒系;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引言 前些日子接到重庆师范大学唐力生教授的电话,就苏石林在当时苏联声乐界和教育界的地位以及对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影响(正面或者负面)展开了长时间的询问与探讨,试图对这位“中国声乐的奠基人”的历史地位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由于苏石林并没有留下声乐方面的著述文献和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燕;;女中音中国声乐作品研究探讨[J];中国音乐;2009年01期
2 杨云杰;;中国声乐对戏曲艺术的吸收与借鉴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2期
3 陆慧芬;;中国声乐语言的结构特点与运用[J];大舞台;2010年11期
4 薛静;;声乐学习中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1年19期
5 付红艳;;试论京剧演唱对诠释中国声乐作品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6 马金泉;;中国声乐赛事刍议[J];歌唱艺术;2011年02期
7 卿泽;;中国声乐作品的力度形态与风格之联系初探[J];音乐创作;2013年06期
8 冯光钰;努力创立中国声乐学派──从“中国声乐学术研讨会”谈起[J];中国音乐;1997年03期
9 陈石萍;中国声乐史折枝[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何卫,王金宝;中国声乐走向世界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行效;徐茜;;20世纪中国声乐心理学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徐行效;徐茜;;20世纪中国声乐心理学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辉;对中国声乐学派的思考(摘要)[N];音乐周报;2013年
2 金铁霖;中国声乐的发展与未来(摘要)[N];音乐周报;2013年
3 ;中国声乐学派的构想和构建(续第40期)[N];音乐周报;2013年
4 吴雁泽;打起中国声乐学派的大旗[N];音乐周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刁艳;中国声乐寻根之旅延安起航[N];音乐周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竞;中国声乐要展现中国文化的个性和魅力[N];辽宁日报;2012年
7 白宙伟;用中国的方式办中国的事[N];音乐周报;2013年
8 陈言放;浅谈中国声乐发展的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9 李晓晨;金铁霖:让“中国声乐”唱响世界[N];文艺报;2014年
10 记者 小明;三峡大学师生分获全国声乐大赛银奖[N];湖北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曾萱;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分析与风格把握[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媛媛;“中国声乐”教育体系中兼容并包特征的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3年
3 僧文莉;论美声花腔演唱艺术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聂品;论女中音声部中国声乐曲目的选择[D];武汉音乐学院;2015年
5 周晶;《唱论》解读两题与“中国声乐学派”[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朱容乐;中国声乐心理学简史(1981-2010)[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晓晨;廖昌永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创新[D];天津音乐学院;2015年
8 刘紫光;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应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9 陈一楠;中国声乐教育师资与人才培养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1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41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