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音位的五度相生——曾侯乙编钟上层一组钮钟的乐学内涵
发布时间:2018-03-29 07:10
本文选题:五度相生 切入点:钮钟 出处:《音乐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正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擂鼓墩1号墓出土编钟64件,旽1件。出土时编钟分三层悬挂于曲尺型钟架上。上层为钮钟,共20件,分三个框架悬挂,由左至右称上层一组、上层二组和上层三组。上层一组钮钟6件,每钟正鼓、右鼓部标音名,钲
[Abstract]:In 1978, 64 bells and 1 clock were unearthed from Tomb No. 1 of Zeng Hou Yi's Tomb of Zenghou Yi, Hubei Province. When unearthed, the bells were suspended in three layers on the crankcase frame. The upper layer was a button bell, 20 pieces in all, divided into three frames, which were called the upper group from left to right. Upper class 2 and 3 upper layer. Upper layer one button clock 6 piec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基金】: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先秦两汉音律的文化阐述”(项目编号:14B149)阶段性成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资助项目“先秦音律文化的知识系统和意义结构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32;K87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晓凤;;五度相生与五声调式[J];今日科苑;2006年05期
2 杨瑞庆;五声调式与五度相生[J];中国音乐;1987年04期
3 胡耀华;二五族三大支柱与五度相生调式和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4 蒲亨建;论五度相生“均”“调”关系的弹性机制——一个与中西调式特征相关的理论探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Z1期
5 蒲亨建;论五度相生“均”、“调”关系的弹性机制─—一个与中、西调式相关的理论探讨[J];艺术探索;1996年01期
6 杨娜妮;古筝泛音五度相生调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廖宅仁;;中国古代乐律介绍[J];物理通报;1958年06期
8 曹秋圃;;用三个音构成的民歌——介绍巴县接龙民歌的一些特点[J];四川音乐;1984年02期
9 蒲亨建;乐学与律学关系中的一个疑问──以五度相生原理为例[J];中国音乐学;1994年03期
10 蔡松琦;;潮州音乐的音阶组合形式(二)[J];广州音专学报;1981年01期
,本文编号:1680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680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