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陕西筝派音乐历史与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19:38

  本文选题:秦筝 切入点:陕西筝派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秦国(今天的陕西地区),故也称秦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中国有很多古筝流派,有山东、河南、潮州、客家与浙江等九大筝派,在改革开放之前,因为各种传承的断代及很多无法考证的原因,曾是中国古筝源头的秦筝—陕西筝派,却很少有人知道,甚至被排除在主流筝派外。直到50年代初,在一大批秦筝艺术家的不懈的努力下陕西筝派得到了复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陕西筝派已日趋成熟。本文是从追溯陕西筝派的历史源流和整理陕西筝派成立发展分期的角度,对陕西筝派的渊源和历史发展进行论述。从陕西筝派的音乐风格形成和风格特点的角度对陕西筝派音乐本体进行论述。本文采用文献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对陕西筝派的历史形成进行梳理,通过对陕西筝派乐曲的分析,论述影响陕西筝派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及陕西筝派音乐特点表现。最终得出陕西筝派是在陕西民间音乐的摇篮里成长起来的并且吸收了陕西秦腔、迷糊、碗碗腔和民歌等民间音乐元素,在60年代在陕西复兴建立的中国筝流派。
[Abstract]:Zheng is one of the ancient plucking instruments in China. It originated in the Qin State (Shaanxi region today, also known as Qin Zheng)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China.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There are many schools of zither in China, Shandong, Henan,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nine major Zheng schools such as Chaozhou, Hakka and Zhejiang had been known to the Qin Zheng-Shaanxi Zheng School, which had been the source of China's zither, because of the various legacies of the dynasties and many reasons that could not be verified. Even excluded from the mainstream Zheng School. Until the early 1950s, Shaanxi Zheng School was revived through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a large number of Qin Zheng artists, and after decades of hard work and development, Shaanxi Zheng school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mature. This paper trac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Shaanxi Zheng school and arranges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Shaanxi Zheng school. The origin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haanxi Zheng school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ngle of music style formation and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Shaanxi Zheng school, the music ontology of Shaanxi Zheng school is discussed. Summarize and summarize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of Shaanxi Zheng schoo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haanxi Zheng musi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Shaanxi Zheng school music styl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anxi Zheng school music.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Shaanxi Zheng school grew up in the cradle of Shaanxi folk music and absorbed Shaanxi Qin Opera. The folk music elements, such as bowl bowl and folk songs, were established in Shaanxi in the 1960 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3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心 ,孙启蒙 ,张守宪;中国共产党陕西地区组织的建立及其初期的革命活动[J];人文杂志;1981年S1期

2 郭琦;陕西上下古今谈——《陕情要览》绪论[J];人文杂志;1985年02期

3 田培栋;明清时期陕北的农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02期

4 岳珑;;抗日时期的陕西工业[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5 石兴邦;;心系乡情国脉的历史教材——为杨东晨同志《陕西古代史》所作之序[J];文博;1993年01期

6 符均;陕西地方史的综合性专著──评《陕西古代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张桂荣;周静;;略谈陕西民俗文化的特点及发展[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杨立川;;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与陕西电视业的发展[J];新闻知识;2012年03期

9 黄建圣;;理想与现实:陕西地区中共地下党的运作状况[J];普洱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黄建圣;;理想与现实:1927-1932年陕西地区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形态[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爱英;;加速资本市场发展 促进陕西经济腾飞[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新贵;;明代陕西城市的空间分布——兼论城市之间的关系及其联系的环境因素[A];明代蓟镇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梅;;陕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对西安事变的影响[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竟;陕西国寿隆重表彰2008年度各路功臣[N];陕西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姚蓉;陕西草花销售趋旺生产趋专[N];中国花卉报;2011年

3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白永秀;统筹陕西科技资源的难点及对策[N];陕西日报;2010年

4 任晓东 潘天波;做好陕西传统文化这张名片[N];陕西日报;2011年

5 刘宁 董元;陕西地区一航企事业首次实现上半年盈利[N];中国航空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苏嵘 贺小巍;三大目标:陕西迈向富民强省[N];陕西日报;2011年

7 记者 张学斌 通讯员 李凯;陕西局倾力服务第十三届西洽会[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汪卉 郭宝岳;陕西:雨灾直接经济损失近60亿[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邓大洪;陕西“斗气”之争该如何收场?[N];中国商报;2013年

10 记者 于京玄;陕西世博游项目启动[N];西安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大海;政区变动与地方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高民;陕西东路皮影图案学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妮;陕西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研究(1900-1937)[D];西北大学;2009年

2 丁小茹;陕西筝派音乐历史与现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3 闫萌;民国时期的陕西女子教育(1912-1937)[D];宁夏大学;2013年

4 程方圆;试论清末陕西有线电报的建设(1889年-1911年)[D];延安大学;2014年

5 宋献科;晚清陕西刻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映涛;20世纪陕西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高姗姗;陕西与山东地区民间“娃娃抱鱼”形式的比较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4年

8 郑友甫;抗战时期陕西役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郭丛;明崇祯年间陕西地区旱荒与社会应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关会芳;清代陕西县城城居人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82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682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7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