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认同——南传佛教巴利语课诵音声模式研究
本文选题:南传佛教 + 巴利语课诵 ; 参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南传上座部佛教,为巴利语系佛教,通过口头背诵,用地方文字转誊为经书的方式传承,口头文本通用于整个南传佛教文化圈,是核心的宗教文化标识。同时遵循佛教戒律中的禁乐传统,课诵没有谱本,依托经书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由此,巴利语课诵音声结构以广义的文化认同为基础,一方面从认同维度,维持共性的观念价值立场;另一方面从表征维度,在复杂的建构中有意义指向的符号发生动态变化。本文以课诵音乐性较强的傣泐亚文化圈的中心区域之一——西双版纳的基础课诵"三皈依"和"五戒"为例,依据寺院管理体系选取不同层级、不同课诵风格的寺院住持的诵经音声进行音乐形态"模式变体—模式"的简化还原分析和并置比较。判断包含曲式、曲体、乐句旋律在内的多样的课诵音声表征,以何种具体的共性模式表达宗教文化认同。
[Abstract]:The southern part of Buddhism, for the Bali language Buddhism, is passed down by oral recitation and transcribed as the scriptures. The oral text is the core religious and cultural symbol in the whole southern Buddhist culture circle.At the same time, it follows the tradition of forbidden music in Buddhist precepts.As a result, the sound structure of Bali recitation is based on the broad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 On the one hand, it maintains the common conceptual value position from the identity dimens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symbols which have meaningful direction in the complex construction change dynamically from the representation dimension.Taking the recitation of "three conversions" and "five precepts" in the basic course of Xishuangbanna, one of the central areas of Dai Lilong sub-cultural circle, which is musical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elects different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monastery management system.The sound of chanting sounds of abbot of monasteries with different recitation styles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implified reduction and comparison of mode variant-mode of music form.To judge the various expressions of recitation sound, including the form, body and melody of music, and to express religious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what concrete general pattern.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民康;;“减幅—增幅”与“模式—变体”——再论中国语境下的音乐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上)[J];中国音乐学;2012年03期
2 杨民康;论中国南传佛教音乐的文化圈和文化丛特征[J];中国音乐学;1999年04期
3 周勤如;音乐深层结构的简化还原分析——申克分析法评介[J];音乐研究;198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美燕;;法国汉学家莫里斯·库朗对《天闻阁琴谱》之研究[J];音乐探索;2017年03期
2 宫宏宇;;剑桥学者慕阿德与中国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3 田可文;留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某些专题史研究之审视[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4 华敏;;早期中国艺术歌曲中的钢琴创作[J];乐器;2016年12期
5 顾金亮;;中国科学社的科学启蒙运动及其在南京的发展——兼论南京的科学精神[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6 卞梁;;西来的人马——传教士慕雅德与“宁波印象”[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7 周天星;;对当前潮州音乐研究中存在问题的相关思考[J];黄河之声;2015年21期
8 王汉民;;“回回曲”探考[J];音乐研究;2014年05期
9 赵维平;;我国东方音乐的研究现状及学科建设的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10 宫宏宇;;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音乐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纪园;;沉渊之珠 开山之作——顾梅羹《中国音乐史》的发现经过及内容介绍[J];音乐研究;2015年03期
2 修海林;;近代中国音乐史学科起步阶段的探索性成果——叶伯和《中国音乐史》述评[J];中国音乐;2014年03期
3 宫宏宇;温永红;;西方人“了解中国音乐最好的入门书”——谈路易·拉卢瓦的《中国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杨振;;里昂中法大学与一个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者的养成——徐仲年与里昂中法大学(1921-1930)[J];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01期
5 宫宏宇;;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李太郭为例[J];中国音乐;2013年01期
6 郑祖襄;;“明道救世”与近代中国音乐史学[J];艺术百家;2012年03期
7 戴仁;阮洁卿;;西方汉学第一人——爱德华·沙畹[J];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8 吴银玲;;杨X笔下的葛兰言——读《葛兰言研究导论》[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9 王子初;;论中国音乐史料系统的重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宫宏宇;;钱德明、朱载X 与中国礼仪乐舞之西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崇福道院早课音声考察——对音声与仪式、信仰之互动关系的思考[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2 诸灵修;“音”“声”辨——《老子》“音声相和”解商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3 任健;从日语音声学角度论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王丹;;听见“听不见”——关于仪式音声与仪式体验关系的一次分析实践[J];音乐探索;2014年01期
5 陈官煊;;喊一声老乡[J];音乐世界;1991年08期
6 陈琳;《老子》音声之辨[J];语文学刊;2001年03期
7 纪仁春;;南传佛教仪式音声初探——以景谷地区泼水节为例[J];民族音乐;2010年04期
8 陈彤;;由老子的“音声相和”谈音乐的和谐之美[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陈超;;“制度与生活”观照下的庙会音声变迁——以江苏省姜堰市里下河地区会船、龙会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1年02期
10 钱茸;;地域性声乐品种之音乐形态分析新议——“唱词音声说”再探[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 李修建;从“雄伟”到“整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超;该拿什么音声“献”给你?[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宇光;赵县柏林禅寺当代音声重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晓林;李莪华庙会中的音声调查与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3 周翔;凉山彝族“列目丛毕”仪式及毕摩经诵音声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4 于华;榆林市鱼河镇“府城隍”庙会音声考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5 王李玲;地方文化语境下社群身心健康维护方式探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蒯路阳;包头市东河区“妙法禅寺”祭祀仪式音声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7 马文婕;密宗音声观对佛教音乐美学的意义初探[D];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8 韦玺;唱出来的“阴间”[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文君;东门岛妈祖诞辰信仰仪式音声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尹媛;傣族“坦弄”诵经法会音乐的考察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759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759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