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文献与交叉研究——谈中国古代音乐史专业教育方法
本文选题:中国古代音乐史 + 交叉研究 ; 参考:《人民音乐》2017年07期
【摘要】:正知识、专业的学习、教育,都是由跬步的日积月累而至千里之行。多读书、多选课,重视从课外讲座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这些都是在学习、教育中必须大力提倡的。而本文所展开论述的几点,更多的是与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总结及思考相关。一方面,这些都是自身的经验、心得,身为一个从本科到博士读了十几年的"读书专业户",谈这些是有资格的;另一方面,本文所述都是在多年学习中受益的真实体验与感悟,作为对本专业学科建设的反馈是有价值的。
[Abstract]:Positive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tudy, education, are from a step of the day and a thousand miles. Reading more, choosing classe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acquiring knowledge from extracurricular lectures and other channels are all important in learning and education. The several point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re related to the review, summary and thinking of personal experience. On the one hand, these are all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experiences. As a "professional student" who has been studying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from an undergraduate to a doctorate, he is entitled to talk about them. On the other hand, wha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is a real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that has benefited from many years of study. As a feedback to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of this major is valuable.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
【分类号】:G642;J60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子初;;中国青铜乐钟的音乐学断代——钟磬的音乐考古学断代之二[J];中国音乐学;2007年01期
2 冯光生;周代编钟的双音技术及应用[J];中国音乐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郁;;本体、文献与交叉研究——谈中国古代音乐史专业教育方法[J];人民音乐;2017年07期
2 朱嘉星;;石磬形制与振动特性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7年07期
3 孔义龙;曾美英;;从乐钟的编列与性能看先秦岭南的礼乐关系[J];人民音乐;2017年02期
4 李玫;;曾侯乙编钟铭文中所体现的中国人早期律学实践[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5 张法;;青铜乐钟:音乐重组、演进历程、文化意蕴[J];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12期
6 朱国伟;;战国中期至汉代早期编钟音列研究[J];中国音乐学;2016年04期
7 张法;;铃-庸-钟演进的政治和文化关联[J];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09期
8 朱国伟;;双音乐钟转型之路:从战国中期到西汉早期[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9 任宏;;西周早期至穆王时期编甬钟成组规范考[J];中国音乐;2015年01期
10 杨英;;曹操“魏公”之封与汉魏禅代“故事”——兼论汉魏封爵制度之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荃有;悬钟的发生及双音钟的厘定[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冯光生;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3 方建军;河南出土殷商编铙初论[J];中国音乐学;1990年03期
4 马承源;;商周青铜双音钟[J];考古学报;1981年01期
5 陈通,郑大瑞;古编钟的声学特性[J];声学学报;198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梅;;立足学术前沿的音乐史学新著——读《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修订版)和《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下册)有感[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郑祖襄;;十年一回首——漫话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现状[J];音乐研究;2008年06期
3 邹海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与《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之比较[J];大众文艺;2009年24期
4 王志芳;;《中国古代音乐史》读后感[J];大众文艺;2010年20期
5 王安潮;;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领域的新拓展看其发展方向和动因[J];镇江高专学报;2011年02期
6 王洪军;;中国古代音乐史:你应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对学科性质兼及构建视野问题的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吴燕村;;“接通”在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中的作用[J];技术与市场;2012年03期
8 李纯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工作在飞跃v|展[J];音乐研究;1959年05期
9 梅;中国古代音乐史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J];音乐研究;1980年02期
10 田青;;中国古代音乐史话(二)[J];音乐爱好者;198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居其宏;煌煌临北斗 灿灿入鸿篇[N];文艺报;2010年
2 于东新 刘少坤;清晰勾勒唐乐之本貌[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莹;王国维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5年
2 王婷;刘蓝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贡献[D];云南艺术学院;2015年
3 郑莉;山西古代音乐家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23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92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