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流行音乐艺术特征之探索——以周杰伦歌曲《青花瓷》为例
本文选题:“中国风” + 流行音乐 ; 参考:《艺术评鉴》2016年02期
【摘要】:"中国风"是近几年我国流行音乐文化领域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音乐力量,它代表着一种现代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新的发展趋势。"中国风"流行音乐一出现,就受到广大乐迷的追捧。它所呈现的独特的古风文化意蕴和艺术特点更是受到越来越多流行歌手的喜爱。不少流行歌手都纷纷开始尝试在其作品中加入"中国风"元素。周杰伦、王力宏等人更是成为推动"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开创者,并且创作了例如《花田错》《东风破》《青花瓷》等脍炙人口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作品。本文立足于对当前我国"中国风"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分析其艺术特征,并以周杰伦的《青花瓷》为例,重点对作品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剖析。
[Abstract]:"Chinese style" is a new musical force rising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pop music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It represents a new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fusion of modern pop music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As soon as the pop music of Chinese style appeared, it was sought after by the broad masses of music fans. Its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pop singers. Many pop singers have begun to try to add "Chinese style" to their works. Zhou Jielun, Wang Lihong and others became the pioneers of the "Chinese Wind" pop music, and created popular music works such as "Flower Field error", "Dongfeng Breaking",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nd so o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yle" pop music in China, and analyzes it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aking Zhou Jielun's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s.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学院;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梅枝;;“中国风”现象的审美特征及其影响[J];许昌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张丽娜;;流行与经典的碰撞——析方文山歌词创作的古诗情结[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张胜良;;浅谈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歌词创作的世俗特征[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4 周建成;;浅谈古典诗歌的形式特点[J];语文天地;2009年07期
5 胡杰;;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歌曲创作的融合与创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伦晓奕;;浅谈“中国风”歌曲艺术特色及其审美思考[J];黄河之声;2016年11期
2 徐桥梁;;“中国风”流行音乐艺术特征之探索——以周杰伦歌曲《青花瓷》为例[J];艺术评鉴;2016年02期
3 郑世施;;浅析流行歌曲与音乐文学——以歌曲《蜀绣》为例[J];北方音乐;2015年13期
4 李儒俊;;流行歌曲对古诗词承传的方式及传播效果探析[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年06期
5 李儒俊;邹红梅;;流行歌曲对古诗词承传的规律探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2期
6 韩双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应用与分析[J];音乐创作;2013年09期
7 徐志龙;;歌曲对影视作品精神内涵的挖掘作用——以电视连续剧《北京爱情故事》三首插曲为例[J];山西青年;2013年06期
8 张境容;;你是圣歌礼赞下的天使[J];神州;2012年36期
9 兰碧波;;关于流行歌曲创作现状的几点思考[J];群文天地;2012年10期
10 刘英洁;何圣捷;;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批评综述[J];电影评介;2011年2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力博;;试论当代流行音乐之“中国风”现象[J];音乐天地;2012年05期
2 周美彤;;浅谈中国流行乐坛的“中国风”现象及意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志辉;;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现象初探[J];黄河之声;2008年21期
4 刘伟;;关于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年24期
5 王思琦;;回眸:新时期中国城市流行音乐的发展与变迁[J];音乐生活;2006年10期
6 李洪忠;也谈对当前歌词创作的几点看法[J];北方音乐;1993年01期
7 崔吉熹;歌词创作中立体意识与客体存在的关系[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8 春秋;;音乐文学创作的新课题(上)——城市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探讨[J];音乐世界;198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亮;;对流行音乐中国风的界定[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6期
2 杨春芳;;中国秀,中国风[J];美术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3 袁应明;;17-18世纪“中国风”在欧洲的有限影响及原因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房翔;;寻觅轮回远去的流年 中国风的台湾之行创作小记[J];人像摄影;2014年02期
5 夏夏;;爱上中国风[J];杉乡文学;2007年02期
6 潘敏红;;嘉人轻扬“中国风”[J];航空港;2008年10期
7 房梅梅;;国色天香——混搭中国风之古典表达式[J];人像摄影;2010年01期
8 邵玲;;论“中国风”歌曲对流行乐坛的影响[J];作家;2010年14期
9 依晴;;大胆拍中国风的9个思路[J];人像摄影;2012年05期
10 郑彤;;光怪陆离中国风——读《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程洁莹;;中华文化传播的新形式——中国风歌曲[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专家交锋“中国风”[N];中国建设报;2004年
2 吴雨骏邋唐凯;细数“中国风”灯饰五大病因[N];中国建设报;2007年
3 商报记者 徐楠;乐坛“中国风”还能刮多久?[N];北京商报;2009年
4 李雷;文艺应吹什么样的“中国风”[N];文艺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刘旭颖;印度梦 借力中国风[N];国际商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栾国揕;赴韩投资劲吹中国风[N];国际商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董城;飘逸中国风[N];光明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甘皙;蓝旗漫卷“中国风”[N];工人日报;2014年
9 晴颖;帝牌男装 玩转“中国风”不做表面文章[N];中国服饰报;2009年
10 韩宁 张若丹;《中国风》劲吹北美七十四城[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俊;早期现代欧洲“中国风”视觉文化[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2 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亮;“中国风”歌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菲;“中国风”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余春红;湖北省高校中国风健身参赛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铨;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国风”现象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邵东平;“中国风”歌曲与古典诗词[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6 何淼;“具有中华文化的高识别度”—论方文山中国风歌词创作[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鹏;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畅;中国风运动图形动画MV研究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9 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10 李洋;概念整合理论对中国风歌词的阐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5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995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