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马思聪《第一交响曲》的创作及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18-06-09 11:09

  本文选题:马思聪 + 第一交响曲 ; 参考:《音乐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正马思聪的《第一交响曲》创作于1940—1942年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构思、写作于颠沛流离的逃亡旅途(最终完成于广东坪石管阜)~①。作品凝聚了马思聪对家园的个人情感,反映了民族危难、抗日救亡的宏大时代主题,堪称为一部充满了家国情怀的"抗战交响曲"。同时,这部作品也集中展现了当时刚刚30岁的马思聪在交响音乐创作方面的出众才华。一、感时而发1937年"七七事变",此时马思聪在广
[Abstract]:Ma Sicong's Symphony No. 1 was written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from 1940 to 1942, conceived and written on the wandering escape journey (finally completed in Pingshi Guanfu, Guangdong Province). The work condenses Ma Sicong's personal feelings towards home, reflects the great theme of the times of national distress and anti-Japanese salvation, and can be regarded as a symphon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which is full of family feelings and national feelings. At the same time, the work also focuses on the then 30-year-old Ma Sicong in symphony creation outstanding talent. First, the "July 7 incident" of 1937 was sometimes sent out by Ma Sicong in Guangzhou.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念马思聪系列活动[J];人民音乐;2008年01期

2 程兴旺;;八十春秋心智路 修辞明道释英才——关于马思聪的研究(1929-2009)[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董大勇;评马思聪先生的独奏音乐会[J];人民音乐;1959年02期

4 艾克恩;从马思聪喜画想到的[J];人民音乐;1962年02期

5 苏夏;论马思聪的音乐创作(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6 齐青 ,麦子;马思聪创作歌剧《热碧亚》[J];人民音乐;1985年07期

7 金帆;忆马思聪[J];中国音乐;1987年04期

8 李凌;我所了解的马思聪[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9 ;中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先生逝世[J];人民音乐;1987年06期

10 汪毓和;关于马思聪经历中的一些史实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刊记者 宁静;《马思聪全集》出版的前前后后[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记者 王素芳;纪念马思聪系列活动在广州举行[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记者 裴诺;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加大含金量[N];音乐周报;2007年

4 蔡际洲 钱仁平;西藏音诗[N];音乐周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何莲子;论小提琴组曲《西藏音诗》的艺术特点[D];四川音乐学院;2015年

2 王轶娜;马思聪小提琴《绥远组曲》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石娃;略论马思聪的早期音乐创作[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阮婷;论马思聪作品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5 李奕琛;马思聪中后期钢琴作品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4年

6 郭轩;王西麟《第一交响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魏晴皎;施尼特凯的“复风格”及其《第一交响曲》的探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

8 乔胜男;塞缪尔·巴伯《第一交响曲》音乐创作与观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99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999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