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剑桥学者慕阿德与中国音乐

发布时间:2018-08-18 17:02
【摘要】:出生在杭州英国传教士世家、后为剑桥大学第三任汉学教授的慕阿德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齐名的汉学家、中西交流史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也是较早就中国音乐著文的寓华西人之一。他的与中国音乐有关的论著,可略分为四类:一、以"中国音乐"为题的针对西方普通读者的介绍性文章;二、以汉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音乐史家、乐器学家为读者的关于中国乐器的专论;三、中国音乐文献翻译诠释;四、有关西乐东渐早期例证的论证。这些论著均发表于慕阿德1933年被任命为剑桥汉学教授之前,其中一、二类是他在寓华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这些著作对国内外学者都产生过影响。
[Abstract]:Born in the English missionary family of Hangzhou and later the third Sinology professor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Muard is a world-influential Sinologist, as well as the French Sinologist Paul Pelliot, a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an.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him as one of the early Chinese music writers. His works related to Chinese music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first, an introductory article on the topic of "Chinese Music" aimed at ordinary readers in the West; second, an introduction to Sinologists, anthropologists, archaeologists, and music historians. The monographs of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for readers; thir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music documents; and fourthly, the argumentation of the early examples of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western and eastern music. These papers were published before Muad was appointed Professor of Sinology at Cambridge in 1933, one and two of which were written in his spare time while he was in China. These books have had an impact on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作者单位】: 新西兰理工学院;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宏宇;吴思笃;;法国汉学家库朗与20世纪初域外中国音乐研究(下)[J];音乐研究;2015年05期

2 宫宏宇;吴思笃;;法国汉学家库朗与20世纪初域外中国音乐研究(上)[J];音乐研究;2015年04期

3 丁光;;伯明翰大学收藏的慕氏家族档案[J];浙江档案;2013年06期

4 沈弘;;论慕雅德对于保存杭州历史记忆的贡献[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4期

5 包克纪;王军;;肯尼斯·鲁宾逊《对朱载X 十二平均律理论贡献的评判性研究》简评[J];中国音乐;2008年04期

6 宫宏宇;;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苏维廉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宫宏宇;;毕铿和他的中国音乐研究——纪念毕铿先生逝世[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王扬宗;;李约瑟识小二题[J];科学文化评论;2005年03期

9 马建春;元代的回回乐器与乐曲[J];回族研究;2003年02期

10 萧友梅;键盘乐器输入中国考[J];中国音乐;199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纪园;;沉渊之珠 开山之作——顾梅羹《中国音乐史》的发现经过及内容介绍[J];音乐研究;2015年03期

2 修海林;;近代中国音乐史学科起步阶段的探索性成果——叶伯和《中国音乐史》述评[J];中国音乐;2014年03期

3 宫宏宇;温永红;;西方人“了解中国音乐最好的入门书”——谈路易·拉卢瓦的《中国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杨振;;里昂中法大学与一个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者的养成——徐仲年与里昂中法大学(1921-1930)[J];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01期

5 宫宏宇;;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李太郭为例[J];中国音乐;2013年01期

6 郑祖襄;;“明道救世”与近代中国音乐史学[J];艺术百家;2012年03期

7 戴仁;阮洁卿;;西方汉学第一人——爱德华·沙畹[J];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8 吴银玲;;杨X笔下的葛兰言——读《葛兰言研究导论》[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9 王子初;;论中国音乐史料系统的重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宫宏宇;;钱德明、朱载X 与中国礼仪乐舞之西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毓和;50年中国音乐的回顾之一 伟大的转折,历史的新篇章[J];中国音乐;2000年01期

2 周勤如;对《研究中国音乐基本理论要有科学态度》一文的反思[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傅利民;“自性危机”不符合中国音乐的现实——对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的回顾[J];新余高专学报;2000年04期

4 周来达;感悟人生──读《20世纪中国音乐思考》随感[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孟凡玉;认识中国音乐视角的更新[J];中国音乐;2001年02期

6 耘耘;《中国音乐年鉴》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耘耘;读“年鉴”·写“年鉴”·编“年鉴”——《中国音乐年鉴》创刊17年感言[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张莉莉;二十世纪视有关中国音乐现代性问题的讨论[J];人民音乐;2004年08期

9 ;《中国音乐》1-99期总目录[J];中国音乐;2005年04期

10 赵玉卿;;《中国音乐简史》评述[J];中国音乐;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树荟;;我们时代的欣赏处境[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许小民;费茸;;被遮蔽了的中国音乐之艺术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李方元;;正史“乐志”与早期中国音乐知识传统的建构——以《史记》《汉书》“乐志”为例[A];第一届中国音乐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房巍;《中国音乐年鉴》研讨会南京举行[N];音乐周报;2007年

2 徐雪梅;今春中国音乐剧刮起原创风[N];北京日报;2005年

3 孟坤;“蝶之舞”能否挥动中国音乐剧的大旗[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张瑞;《猫》与中国音乐剧[N];文艺报;2004年

5 徐蕾;领略中国音乐神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6 文艺橙;中英企业共建中国音乐剧产业[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刁艳;探寻中国音乐复兴之途[N];音乐周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婷;《中国音乐年鉴》为明天记录今天[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记者 孟黎;如何拓展中国音乐剧产业[N];金融时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郑娜;与世界分享中国音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王建欣;《五知斋琴谱》四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沫含;20世纪下半叶中国音乐期刊研究[D];沈阳音乐学院;2015年

2 蒋衍玺;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国音乐》课程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炜聃;20世纪日韩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4 张震;对外汉语中的中国音乐文化课教学设计[D];安阳师范学院;2016年

5 张征;中国音乐对汉语教学的作用与价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6 史小倩;赵梅伯《中国音乐简介》译介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7年

7 李冉;明清中乐西传欧洲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明辉;《中国音乐》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9 安娜;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音乐[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晨;浅析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探究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90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190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d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