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秦文琛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18-11-29 09:31
【摘要】:秦文琛是中国新生代作曲家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学界对其作品予以的重视度较高。本文以作曲技术理论为主要切入点,从单音技法、音色技法、组织结构和技术细节等四个方面对其相关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作曲领域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Abstract]:Qin Wenchen i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Chinese Cenozoic composers, whose works are numerous in quantity and high in qual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osi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ated achievements from four aspects: monophonic technique, timbre techniqu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technical details,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research of composing field.
【作者单位】: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分类号】:J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涛;;秦文琛管弦乐《对话山水》的创作技法与思维探析[J];音乐研究;2013年03期

2 安鲁新;;圣歌在天地间回荡——秦文琛《地平线上的五首歌》之音乐创作分析[J];音乐创作;2012年05期

3 纪欢格;;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应——秦文琛二重协奏曲《迭响》中的现代管弦乐配器法[J];北方音乐;2012年04期

4 刘文佳;;古筝器乐语汇的突破——浅析秦文琛古筝独奏作品《太阳的影子Ⅳ》[J];艺术评论;2012年02期

5 张斯絮;;琵琶新语,瞬息万变——秦文琛新作《琵琶辞》研究[J];北方音乐;2012年01期

6 郑阳;;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与现代音乐的完美融合——对秦文琛室内乐《怀沙》的音乐分析[J];音乐生活;2010年09期

7 安鲁新;;秦文琛室内乐的创作特色[J];人民音乐;2010年07期

8 李吉提;;秦文琛《幽歌Ⅱ号》的音乐结构及其他——中国现代音乐分析随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孙慧;;“新潮音乐”之路混生何以涅磐——由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之单音技法与“整体结构节奏”的折返而引申[J];中国音乐;2009年04期

10 马玉峰;;《偃月赋》“核心音组贯穿”手法解析[J];中国音乐;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苗;;秦文琛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2 田冰洁;;古筝乐曲中特殊音效的演奏技法与功能[J];艺术科技;2015年05期

3 任佳;;地域性音乐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发展研究[J];民族音乐;2015年01期

4 阴明娟;;古筝乐曲中特殊音效的演奏技法与功能[J];黄河之声;2014年17期

5 李鹏程;;秦文琛在当代音乐周[J];人民音乐;2014年07期

6 王占威;;大提琴协奏曲《黎明》作曲技法浅析[J];音乐大观;2014年05期

7 杨秀丽;;浅谈古筝作品多元化发展趋势下秦文琛《太阳的影子Ⅳ》的创作特色[J];音乐大观;2013年12期

8 王兵;;“海南丢”语境中“黄色文明”音乐基因的彰显——以穆传永创作为主例[J];音乐创作;2013年06期

9 王力维;;心灵的放逐与守望——试探秦文琛音乐创作的心理轨迹[J];音乐创作;2013年04期

10 杨正君;;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性变速原则[J];音乐研究;201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吉提;;秦文琛《幽歌Ⅱ号》的音乐结构及其他——中国现代音乐分析随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孙慧;;“新潮音乐”之路混生何以涅磐——由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之单音技法与“整体结构节奏”的折返而引申[J];中国音乐;2009年04期

3 李吉提;;黎明中他又起程——秦文琛大提琴协奏曲《黎明》析评[J];人民音乐;2008年11期

4 王桂升;;复杂的单音——读秦文琛的交响诗《五月的圣途》有感[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李吉提;;《五月的圣途》的单个音表述和节奏技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刘洁;;民风造绝响 自然成天籁——秦文琛其人其作[J];人民音乐;2006年02期

7 周海宏;;宏大的悲歌——关于秦文琛作品的断想[J];人民音乐;2006年02期

8 靳涛;与贝多芬进行对位的中国作曲家——青年作曲家秦文琛新作《五月的圣途》之印象[J];乐器;2005年04期

9 郭树荟;“单音”所营造的创作手法与音乐精神——关于秦文琛的《际之响》[J];人民音乐;2005年01期

10 韩钟恩;狂飙感孕的一代,何以摆脱暗示不再苦行……[J];艺术评论;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仁平;;源于音乐 回到音乐 感知音乐 创造音乐——关于如何切实提高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7年10期

2 ;《作曲技术理论与教学研究》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我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获2010年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谢福源;;整合理念指导下的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建设构想[J];音乐创作;2011年05期

5 晨曲;;一九八八年音乐学术文献要目(一) 部分现代作曲技术理论论文索引[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6 张建华;;关于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7年04期

7 郭威;;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改革探析[J];北方音乐;2010年05期

8 陈锐;;浅谈高师作曲技术理论系列课程改革[J];北方音乐;2011年12期

9 罗忠昒;作曲技术理论教学问题笔R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田刚;《艺术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师课程改革设想——音教专业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五合一”架构[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钱仁平;;源于音乐 回到音乐 感知音乐 创造音乐——关于如何切实提高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质量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杜晓十;;在理论与实践间徘徊——三十年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声教学述评[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姜之国;;和声·涅i谩髑究坪蜕萄舾晌侍獾乃伎糩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钱仁平;作曲技术理论论文跑偏[N];音乐周报;2009年

2 梁枢;中国人的音乐 中国人的信心[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小娇;对节奏动力技术构建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王洪;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在提升高校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中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3 徐e,

本文编号:2364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364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