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出版唱片中的抗日救亡歌曲——以百代和歌林公司为例
【图文】:
图5(左)、图6(右)在1931年到1937年间百代公司出版的抗战歌曲唱片还有聂耳的《告别南洋》(目录号:34928B)、《慰劳歌》(目录号:35012B)、冼星海的《热血》(目录号:35267A)、《黄河之恋》(目录号:35267B);贺绿汀的《救亡之歌》(目录号:35260A);吕骥的《自由神之歌》(目录号:34956a)(见图6);黎锦光的《勇健的青年》(目录号:34541B)、《国难来了》;老志诚的《民族战歌》;高天栖的《前进曲》;张曙的《向前走》;任光的《抗敌行军曲》;田汉词、张曙曲,新安旅行团④演唱的《新安旅行团团歌》、《农夫歌》等等⑤。④新安旅行团1935年成立于江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文艺团体。⑤有标注唱片目录号的均为笔者收集到的唱片实物图片。黎锦光词曲的《勇健的青年》、《国难来了》这两首作品在百代目录中显示为:百代公司1933年录音,1933年、1937年出版,白虹演唱。黎锦光词曲的《向前走》是1944年出版,吴咏、逸敏、谷莺演唱。这是保存下来的黎锦光先生为数不多的早期抗战歌曲录音版本。同样,《勇健的青年》、《国难来了》也是白虹演唱的为数不多的两首抗战歌曲。《勇健的青年》采用萨克斯、小号等管乐器为歌曲编配,歌曲旋律带有进行曲风格,附点和三连音连续的节奏音型将歌词中“快快快,,不要再耽延,走到敌人前,饮几口仇人胸中酒”那急促、迫切的气氛彰显得淋漓尽致,而白虹在演唱此首歌曲时也一改她演唱《郎是春日风》、《海恋》等抒情歌曲时女中音呈现出来的随意和温暖。而是用短促的唱腔来演绎,部分唱词甚至采用念唱的方法来处理,具有较强的煽动性。《向前走》则是与黎锦光当时主要的创作风格比较接近,歌曲一开始便以轻快的爵士舞曲风格奏出,木管乐器在女声声部的演唱中点缀,将人们轻盈向前走的步伐形象地传递出来。吴咏、逸敏、谷?
追逐大众消费、市场热点的唱片公司而言,“抗战”、“左翼音乐运动”便是三十年代的热点之一。“根据冼星海描述,由于《战歌》等单片销量创下公司的历史记录,于是百代公司愿意聘他作曲。”⑥而这些,也是唱片公司在三十年代对录制内容进行创新的一个体现。这个时期各大唱片公司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选曲:1.唱片公司成立的音乐部,音乐部中有专门的创作人员。如百代唱片的任光、聂耳、冼星海、黄自等人。2.为配合电影所做的主题曲、插曲,如《大路歌》、《十九路军》、《开路先锋》、《父母子女》。3.通过录制已出版的音乐杂志、月刊上的创作歌曲或获奖作品,如贺绿汀创作、丁善德演奏的《牧童短笛》最早就是由百代公司于1935年录制出版⑦。4.其他社会人员的创作歌曲。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将当时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录制成唱片是最快速传播歌曲的一个途径。⑥葛涛:《唱片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201页。⑦中唱上海公司资料室提供的内部资料。此外,从笔者手中收集到的《救亡之歌》唱片配套的文本资料上可以看到,演唱者照片、乐谱、歌词、词曲作者以及出版公司的LOGO和唱片目录号都很清楚地呈现出来,这种对于唱片配套文本、曲谱信息的完整出版也说明了当时新创作的抗战歌曲通过唱片的销售很容易被大众传唱,业余合唱团或学生歌咏团只要买唱片就能拿到完整的曲谱,这种便利性也是对新创作歌曲最直接的宣传。图7百代出版的《救亡之歌》唱片配套乐谱歌词二、歌林唱片公司出版的抗战歌曲唱片在1928年以前,法商东方百代生产和经营的产品,基本上以北方曲目为主,虽然产品也远销东南亚等多个地区,但华南和港澳地区的地方戏曲唱片尚属空白。但这一情况到了1928年有了122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作者单位】: 中国唱片总公司编辑出版部;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桂强;;国内外有关中国20世纪上半叶唱片文献的研究及述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映雪;;民国时期出版唱片中的抗日救亡歌曲——以百代和歌林公司为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2 蔡小艳;;民国时期上海老歌的艺术特色及风格研究[J];黄河之声;2016年1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海杰;;音乐史料的准确性亟待重视[J];歌剧;2008年10期
2 宋芳松 ,金成俊;中国正史中的朝鲜古代音乐史料[J];中国音乐;1990年02期
3 赵维平;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J];音乐研究;2002年04期
4 党群;;从汉文佛经中的西域音乐史料看到的西域音乐状况[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吕雅莉;;《梦溪笔谈》和《补笔谈》中的音乐史料[J];艺海;2008年02期
6 何卫;;陈聆群音乐史料观简析——陈聆群部分著述的读后记[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7 刘宇统;;《吕氏春秋·八览》及《六论》中音乐史料特征探略[J];钦州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兰芳;;古文献中的音乐史料考略[J];芒种;2013年16期
9 金吉云;张延镐;;中国正史中的韩国古代音乐史料概观[J];韩国学论文集;2000年00期
10 沈聆;;《新乐府》诗中的音乐史料[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维平;;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均佳;《全唐文·乐舞》音乐史料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王文君;《唐六典》中的音乐史料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李延飞;《淮南子·天文训》音乐史料研究[D];温州大学;2016年
4 王乒乒;明代永嘉文人音乐史料考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5 王媛;《全唐文·乐论篇》音乐史料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张芳溢;《全汉赋》音乐史料初步整理与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7 张春雷;《春秋》经传音乐史料整理与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媛歆;唐代墓志铭中的音乐史料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9 赵明玉;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的音乐史料[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10 郑声;《艺文类聚·乐部》中的音乐史料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52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55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