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如何用巴扬诠释海顿《D大调奏鸣曲》

发布时间:2020-04-14 01:35
【摘要】:本文以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的《D大调奏鸣曲》XVI.37为研究对象,并且通过作品的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巧等方面的探究,目的旨在分析巴扬在此作品中的音乐创新表现。笔者通过搜集大量海顿奏鸣曲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结合音乐史方面的理论成果,为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支撑。笔者将用三个章节具体阐述海顿《D大调奏鸣曲》,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阐述古典主义时期海顿奏鸣曲的创作风格,分析详细的作品背景和曲式结构,以及深入探究此作品在装饰音、力度、速度方面的演奏技巧,通过时代、海顿本人以及作品演奏的理论探究,加之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最终将深刻分析如何用巴扬诠释这首典型的古典主义奏鸣曲的传世之作。笔者拟通过上述论述,将这首钢琴作品——海顿《D大调奏鸣曲》在巴扬演奏中的音乐审美清晰的传达,并且引起新的思考,演奏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如何在准确把握原创作者的审美标准的前提下,进行创新音乐表现。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624.1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雨洁;比较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的发展和变化[D];中国音乐学院;2017年

2 王贺;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创作与演绎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5年

3 郗笑笑;谈海顿晚期钢琴奏鸣曲及其创作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4 赵璇;论维也纳古典乐派钢琴奏鸣曲织体的传承与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邢楠楠;海顿《D大调钢琴奏鸣曲》(Op.37)创作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严琦;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7 万维佳;解析海顿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雪;从《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看海顿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梅;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6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626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8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