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漱玉情深,开到荼蘼—李清照三首艺术歌曲的分析与艺术表现

发布时间:2020-05-21 01:57
【摘要】:一集《漱玉词》,记录着李清照一生浪漫细腻的相思离愁与难割难舍的家国情怀。作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婉约派宋代词人,李清照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词风发扬到了顶峰。古往今来,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离不开家庭氛围与情感经历的浸染。生活在宋代南渡前后的李清照,与那个时代一起历经千帆,品尝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况味,创作出风格迥异的诗词佳作。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声声慢·寻寻觅觅》(《声声慢》)作为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浓缩着宋代江河日下的风雨动荡,也写就了她起伏飘摇的传奇一生。对于诗词创作,她强调“词别一家”,认为诗词不同,主张词应“协律”且“可歌”,要求词应带有节奏美、富有音乐性。因此,读漱玉词仿佛是听一支清丽隽永的小曲,柔中带伤也给人以温润典雅之感。很多学者认为,李清照的诗词不全然是伤春悲秋、抒发离愁与无望的悲情之作,其中不乏明媚烂漫的闺阁小令。但我却认为李清照笔尖所至的欢愉恰恰更是其内心所苦的真实映射。读清照,便是要用真心读真情。她的词篇,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佳作,更是中国古代极为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本文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秋》《月满西楼》)、《声声慢·寻寻觅觅》(《声声慢》)为例,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着眼于作品的内容、形式与思想,通过反复的研究揣摩与深刻的理解剖析,再现创作意境,达到能够对这三首作品进行准确的音乐处理与情感表达的目的。并通过对其作品音乐性和歌唱性的深入研究,了解其中蕴含的音乐文化思想,最终落脚于对“古词今曲”的传承与发展,为更好的研习、演唱古典诗词作品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6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泽俊;马良;;高职声乐演唱专业艺术歌曲教学的思考[J];东西南北;2019年12期

2 吴迪;;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8年23期

3 聂普荣;冯存凌;;19、20世纪之交的德奥管弦乐艺术歌曲[J];音乐天地;2018年12期

4 金相莉;;我国艺术歌曲百年发展及意蕴研究[J];戏剧之家;2019年06期

5 李朕樾;;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9年10期

6 赵秀彦;颜佳豪;;浅析艺术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艺术特点[J];北极光;2019年04期

7 宫妮;;贝利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实践研究[J];艺术研究;2017年01期

8 赵柃;;中国的艺术歌曲[J];大众文艺;2017年23期

9 隋思义;;法国艺术歌曲的流变及风格[J];当代音乐;2018年01期

10 张艺;周玉娥;冀惠娟;;俄罗斯艺术歌曲在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的现状探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田晓宝;王冬;;浅谈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覃毅;;“疏浚源泉,吸收借鉴”——论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A];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3 王春燕;;谚语:乡情美与哲理美[A];2015年04月(下)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卢e,

本文编号:2673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673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0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