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趋同倾向

发布时间:2020-06-20 10:24
【摘要】:民族唱法应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中国人原创并世代传承的“本土”唱法,这种唱法未借鉴外国技法的训练和塑造,例如中国传统音乐中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方法;一是指以我国专业民族声乐艺术为代表,在继承和发扬民歌、曲艺、戏曲等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再借鉴吸收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民族唱法。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趋同是当今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国内的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文化的观点。本文以声乐教学为切入点,调查了高校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师资、教材选曲、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趋同的原因和影响,对“趋同”的影响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概述了研究的现状分析、研究创新点、研究的方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绪论之后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及现状;第二部分:基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第三部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趋同的原因分析;第四部分:关于声乐教学中“趋同倾向”的影响及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616-4
【图文】:

对话框,统计量,变量,因子分析


KOM 值 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0.90 以上 非常适合0.80~0.90 很适合0.70~0.80 适合0.60~0.70 尚可0.50~0.60 效果很差0.5 以下 不适合表 2.2整理好的数据导入到 SPSS21.0 中执行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分析对话框,在“描述”选项中将原始分析结果、KOM 和 Bartlett 球中,所有的变量都选到因子分析变量中,生成结果如下图所示:

视唱练耳,课程采用,工尺谱,课程


除此之外还有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田野工作、民歌演唱和民歌排练课程,详情如图3.1。图 3.1关于“文化修复”的课程还包括:视唱练耳这门课程采用工尺谱来进行、多声部的训练用中国的民歌来进行等。高校的很多学生不会讲自己民族的语言,鉴于这种情况,又开设了关于语言的课程,民俗与本土艺术两门课程作为本科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另有田野工作计入学分等。另外,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莹;;新时期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唱法[J];戏剧之家;2019年13期

2 畅东云;;谈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民族唱法的个性与特征[J];北方音乐;2019年06期

3 姚璐;;声乐美声与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9年06期

4 王鑫鑫;;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与演唱要点探讨[J];艺术科技;2019年06期

5 邝静;;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与演唱要点[J];北方音乐;2019年14期

6 夏丽亚;;简述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与演唱要点[J];北方音乐;2019年15期

7 汪婷婷;;声乐当中的民族唱法应注意的问题[J];戏剧之家;2019年31期

8 傅韵;;声乐美声与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7年22期

9 潘苏南;;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与演唱要点探究[J];艺术评鉴;2018年11期

10 杨佩侠;;新时期民族唱法多元化审美之探析[J];音乐创作;201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建群;王建;高下;沈晓辉;俞晨杰;杨烨;;美声与民族唱法中不同元音嗓音测试分析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2 马建华;;“面罩”唱法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王振华;;试论通俗唱法如何融入中国民族唱法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A];“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C];2015年

4 马玲;;论民族唱法中如何体现情感教育[A];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丽梅;民族唱法应该怎样传承?[N];音乐周报;2018年

2 李定国;“民族唱法”切莫入误区[N];音乐生活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梅大传;李琼:能否撑起民俗唱法的新旗[N];工人日报;2000年

4 李小莹;民族唱法的路不止一条[N];中国艺术报;2004年

5 李小莹;民族唱法应该“万紫千红”[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陈迅雷;浅谈民族唱法[N];贵州民族报;2005年

7 李小莹;民族唱法要多样化[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记者 伍斌;青歌赛民族唱法千人一嗓[N];解放日报;2010年

9 李曦曦 胡佳轶;“千人一嗓”太单调 民族唱法缺个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天水市歌舞团 杨涛;浅谈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N];天水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琪;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趋同倾向[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2 尹籽;浅析民族唱法在扬州民歌中的运用[D];上海音乐学院;2019年

3 赵洁;粤剧《荔枝颂》的演唱风格探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7年

4 石坤华;《战地新歌》中的男高音歌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5 张迈之;民族唱法在楚剧声腔演唱中的运用与呈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6 李坤坤;六首湖南花鼓小调的演唱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7 李沅霏;民族唱法借鉴京剧唱腔的实践与应用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8年

8 牛霄;民族唱法演出服及设计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

9 齐雅荣;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促进作用[D];河北大学;2017年

10 褚黎明;论民族唱法的技巧及其表现[D];吉林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722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722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