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日本演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20:10
【摘要】:本文从民族音乐学的各个研究视角再加以实地考察,对日本演歌的历史与生存现状、音乐形态及其文化内涵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研究与阐述,并通过对比方式的运用,将其同日本传统民谣、浪曲、ム0筛枰ゼ癑-POP在音阶调式、演唱方法、伴奏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比较。文章不仅有历史性的追溯,亦有诉诸于当下对其现状特征及发展方向的相关论述及思考,且通过“文化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文化”这一视角的运用,对日本演歌中所体现的“物哀”及“社会性别”等内容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阐释与解读。历史的回顾有助于我们更为清晰的了解到演歌现状发展道路及其特征性问题。通过对发展阶段的划分即可得知:演歌的定义在当下诸多已有研究成果中仍存有一定争议,而民权运动中所谓的“演说之歌”则同之后具有当代城市民谣性质的“演歌”之间有着明显不同之处,二者在音乐形态方面也并无直接关联。除此之外,历史中典型演歌(ド演歌)特征的形成,如こぷし唱法、中西合璧的伴奏模式等,与明治、大正及昭和年间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融合性及大众化的走向密不可分,也可以说,演歌的产生实则无法脱离三个时期整体社会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及引导而存在。生存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特征则主要通过对“红白歌会”“ORICON榜单”及“冰川清志个案”等内容的分析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后半叶起,演歌的发展开始遭遇J-POP的强烈冲击而逐渐成为具有一定历史情怀的音乐类型,它看似不合时宜的风格特征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作用下发生变化——舞台形象、题材内容、演唱方式等均获得了相应转变,而在这一过程中时代进程所带来的审美趋向的不同则发挥了极大作用,迎合这一趋势成为了演歌在当代发展之时所不可避免的重要选择。在与传统民谣、浪曲的对比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三者间彼此互通有无的关系十分显著。无论是歌者及创作者自身音乐身份的互相转化(如村田英雄等),还是音乐特征的传播与流变等均为“演歌”这一音乐体裁的最终成型贡献了重要力量。甚至可以说,演歌音乐形态的表现存有明显的“共融性”与“综合性”特征:既体现了外来音乐文化的渗透,亦不失日本传统音乐类型特有之风情特色,而它作为中间性艺术类别的定位与特性也因此得以展现。不同于幽玄、气、道、雅、寂等取自于中国的文化审美范畴,物哀的形成过程及其表现内容里均体现出十分独立的日本本土特征。作为日本传统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物哀的影响范围波及至诸多和式文化而演歌亦不能例外。与已有研究成果存有一定不同的是,本文主要强调创作者、歌者及听者三方共同营造的物哀文化语境,而非对仅仅只对歌词文本内容进行一定范围内的量化统计。因此可以得知;演歌之所以被称之为“日本之心”的原因,除去音乐本身所富有的精彩,且同日本人根植于内心的物哀情节有着直接关联。除此之外,从性别视角与文化流变发展等视角对演歌进行阐释在本文中亦有体现,而这些内容不仅为演歌时代含义变化的探寻之路提供了助力,同时也为我们能够更为全面、深入的看待这一音乐文化开拓了视野。例如对于邓丽君及美空云雀等人的探讨及观察,无一不印证了演歌作为昭和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类型的“非个体性”“非偶然性”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结论中,笔者认为,演歌发展及生存问题的探讨需要依托于当今时代审美特征进行展开,而关于其文化概念的探讨亦应打破某一特定时段的局限,进而不断扩大视域,从变化中试图找寻真相。这一点不仅符合民族音乐学着眼于当下音乐的视角,同时也顺应了音乐史学逐渐渗透的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616
本文编号:2744075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思源;;浅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演歌的基本调式形态[J];音乐时空;2014年16期
2 宋含宇;;中国大陆早期的流行音乐风格之追溯——日本演歌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4年04期
3 熊辉;;从演歌看“日本之心”[J];考试周刊;2014年26期
4 刘凤娟;;品演歌的物哀之美[J];黑河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米丽萍;;演歌的意境及艺术手法[J];临沂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米丽萍;;日本演歌的“物哀美”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2013年02期
7 米丽萍;;论日本演歌的发展历程[J];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牟鑫;段克勤;;日本演歌中隐藏的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2年14期
9 侯丽颖;;歌中情世界——认识日本“演歌”[J];中外文化交流;2011年08期
10 杨艳丽;;从城市民族音乐学视角看“邓丽君现象”——关于邓丽君歌曲在大陆、台湾和日本的流行原因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桂艳玲;演歌歌词的计量考察[D];湘潭大学;2014年
2 林晓卿;从演歌来探触日本人的心灵[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744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74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