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通东民歌的艺术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13:45
【摘要】:民歌在国家民族的文化中,具有传播当地文化和折射社会现状的重要功能。江苏通东民歌的体裁极为地丰富与多元化,不管是号子、山歌抑或是小调等类别,都切实地凸显出通东民歌独有的人文风俗,鲜明而又明晰的形象,真挚而又深刻的感情。然而,在时代日益发达的环境背景下,百姓的劳动水平和日常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劳动的工具及其方式日趋机械化,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现代化的格局,叫卖调、劳动号子以及田歌等音乐形式也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包括通东地区在内的号子、山歌与小调等地方性的歌曲也日渐被各种流行歌曲所代替。但是,基于宏观层面的视角而言,当下民众所拥有的所有音乐类型的成果,都是在前辈们世世代代、一点一滴所积累而成,即便是目前最为流行的通俗音乐亦有许多元素源自于传统的民歌文化,甚至是根据民歌的故事文本内容加以改编而成的。可见,通东民歌在整个音乐发展历史上始终占据着不可忽视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保持着不可取代的艺术价值。因此,本论文希望通过对通东地区民歌的艺术形态研究,引起学术界对于该地区民歌文化的重视。本论文阐述江苏通东民歌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情况,分析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概况出江苏通东民歌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系统化、深入地阐述江苏通东民歌的艺术形态,对其主要类型加以整理归类,从曲式、调式、旋律,方言、演唱以及唱词等多个角度阐述江苏通东民歌的音乐特色,再基于文学特色视角来诠释通东民歌。其次,本论文对通东民歌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加以阐释。最后,本文主要探讨继承江苏通东民歌的历史文化,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607
【图文】:
第二节 江苏通东民歌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东位于江苏南通的东部,通常指的是海门北部及南通金沙镇的以东地走向比较地狭长,该地区的百姓说的是通东方言(即四甲口音),穿海门市、通州区与启东市等市级。通东是江海平原,其拥有 2000 余年通东的东面朝向黄海,南朝长江,地理环境较为适宜,经济比较地发元 958 年起,通东百姓即在此处开垦荒滩、勤耕稼作。该地区的大市括:四甲镇、包场镇、二甲镇、余东镇与吕四港镇。虽然三余镇和通历史上的渊源关系,然而,因为该地区的语言存在着不同的风格,因不将此地区归属为通东的领域。由于通东的经济比较地发达,因此,江苏沿海研发的一个核心地区。另外,原来是通州的海门县,其后,的土地受到海潮的侵蚀而并入为通州,后来又并入海门。如下图:(图
二、人文环境通东所处的海门地区向来有着“江海门户”的称誉,由于所处环境的优雅,拥有悠久的历史,通东百姓也非常地勤勉向上,从而使得当地的经济较为发达,打造出智慧累累的人文环境。当年范仲淹在通东修筑“范公堤”时,通东民歌的歌声就连绵不断千里相传。明代探花——通东余东人的老祖宗崔桐,他在修《海门县志》,就写道“山歌悠烟闻清昼,芦笛高低吹暮烟。” 在如此优良的环境气氛之中,通东民歌长年累月之中积累了别具一格的人文风情,并绽放出人文的光彩。整体而言,通东民歌凸显出浓厚的江海风格与乡土特质,其为通东文化极其真诚的表露,也是当地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成分,它能够激励着通东百姓,有力地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从而发挥出了不可小觑的关键性功能。基于《中国通东民歌集》的相关记载可知,海门地区的民歌按照区域进行区分的话,主要能够区分为 2 种形态:其一为海门山歌,采纳的是沙地语言;其二为通东民歌,采纳的是江北语言。这些不同的民歌形态能够丰富当地的人文氛围。如下图:(图 1.2)
图 2.1.1 海门地图通东的号子、小调和海门民歌都统称海门山歌,实际上都是8 年“海门山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了,2009 年山歌的的代表性非遗传承人。2010 年领导们觉得通东民歌和以就单独划分出来称作通东民歌,申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后呢,2013 年又把我命名为通东民歌的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这也是实实在在的。马上通东民歌也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我都在准备着。:崔老师,我知道您被命名通东民歌的非遗产传承人,搜集子了,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整理的呢?民:最早是从 50 年代,我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解放初期情干了,乡村里面的文艺队歌颂解放啊。那时候我还很小,
本文编号:2777536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607
【图文】:
第二节 江苏通东民歌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东位于江苏南通的东部,通常指的是海门北部及南通金沙镇的以东地走向比较地狭长,该地区的百姓说的是通东方言(即四甲口音),穿海门市、通州区与启东市等市级。通东是江海平原,其拥有 2000 余年通东的东面朝向黄海,南朝长江,地理环境较为适宜,经济比较地发元 958 年起,通东百姓即在此处开垦荒滩、勤耕稼作。该地区的大市括:四甲镇、包场镇、二甲镇、余东镇与吕四港镇。虽然三余镇和通历史上的渊源关系,然而,因为该地区的语言存在着不同的风格,因不将此地区归属为通东的领域。由于通东的经济比较地发达,因此,江苏沿海研发的一个核心地区。另外,原来是通州的海门县,其后,的土地受到海潮的侵蚀而并入为通州,后来又并入海门。如下图:(图
二、人文环境通东所处的海门地区向来有着“江海门户”的称誉,由于所处环境的优雅,拥有悠久的历史,通东百姓也非常地勤勉向上,从而使得当地的经济较为发达,打造出智慧累累的人文环境。当年范仲淹在通东修筑“范公堤”时,通东民歌的歌声就连绵不断千里相传。明代探花——通东余东人的老祖宗崔桐,他在修《海门县志》,就写道“山歌悠烟闻清昼,芦笛高低吹暮烟。” 在如此优良的环境气氛之中,通东民歌长年累月之中积累了别具一格的人文风情,并绽放出人文的光彩。整体而言,通东民歌凸显出浓厚的江海风格与乡土特质,其为通东文化极其真诚的表露,也是当地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成分,它能够激励着通东百姓,有力地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从而发挥出了不可小觑的关键性功能。基于《中国通东民歌集》的相关记载可知,海门地区的民歌按照区域进行区分的话,主要能够区分为 2 种形态:其一为海门山歌,采纳的是沙地语言;其二为通东民歌,采纳的是江北语言。这些不同的民歌形态能够丰富当地的人文氛围。如下图:(图 1.2)
图 2.1.1 海门地图通东的号子、小调和海门民歌都统称海门山歌,实际上都是8 年“海门山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了,2009 年山歌的的代表性非遗传承人。2010 年领导们觉得通东民歌和以就单独划分出来称作通东民歌,申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后呢,2013 年又把我命名为通东民歌的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这也是实实在在的。马上通东民歌也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我都在准备着。:崔老师,我知道您被命名通东民歌的非遗产传承人,搜集子了,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整理的呢?民:最早是从 50 年代,我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解放初期情干了,乡村里面的文艺队歌颂解放啊。那时候我还很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超;;通东民歌传承与保护初探[J];大众文艺;2015年03期
2 刘大巍;;论吴歌的文学流变[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王春杰;;南腔北调——浅析南北方民歌的风格差异[J];音乐大观;2011年06期
4 崔伟;;民歌:民族音乐的精髓[J];民族论坛;2010年12期
5 董晓;论中国民歌的体裁与风格[J];平原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蒲亨强;民歌地方色彩辨析[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7 刘清;近年来民歌形态学的比较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单林;从江苏民歌中的栽秧号子说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2年02期
9 张世成;论中国民歌的爱情题材及其艺术特征[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杨剑桥;“尖团音”辨释[J];辞书研究;199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艳;江苏民歌曲调逻辑因素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7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77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