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倾听之眼”还是“观景之耳”?——贾达群《漠墨图》中的声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6 13:23
  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后期代表人物保罗·克洛岱尔在其著作《倾听之眼》中指出"画作需要侧耳倾听",他提倡用"聆听"的方式解读绘画、观察世界。加拿大作曲家默里·谢弗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声景"理论,强调对"声"环境的感知、体验和理解过程。该文借鉴上述艺术门类下研究作品的方法与途径,对贾达群教授的室内乐作品《漠墨图》展开研究,通过对作品音型动机、乐器音色、音响形态、织体设计、演奏法、整体结构等作曲技法的分析,探讨作曲家本人在音乐创作过程中赋予这些音乐要素的潜在符号意义,解读作曲家如何以不同姿态的音响笔墨和姿态造型绘制听觉与视觉互为通感的音响景观,从而成为"音响的事件"。 

【文章来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声音景观的理论基础
二、 《漠墨图》乐谱与音响文本的声景素材分析
    1. 从单一音色到多元并置:大漠景观三次铺设的层层积染
    2. 音响音色的蓄积与消减:从丝路繁荣景观至大漠静谧之图的再现
三、 时间与空间下的《漠墨图》地理人文要义与声景结构图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琴“声”如“诉”——声音与聆听作为一种绘画叙事之可能性[J]. 姜宇辉.  文艺理论研究. 2015(03)



本文编号:2960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960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