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音乐体系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中的应用和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16:22
利用类比的研究方法,搜集三大音乐体系的教育现象和背景,发掘其特殊性和普遍性规律,有针对性地探寻三大音乐体系与我国教改的契合点,从而得出教育目的、教学方法、课程等三个方面的理性、精准的教改方向和方法,基于三个方面形成三大音乐体系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新体系"。新的教育目的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练,学生技能有一定提高;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立体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新的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由"一专"向"多能"全面发展。以期为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提供理论支持的方法借鉴。
【文章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37(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体态律动音乐思想结构图
?。??始大自然激发出的创作灵感是其“原本性”核心思想的主要来源。奥尔夫认为,音乐具有原本性,原本的音乐是人类情感自然流露的,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歌舞乐多位一体的,是人们亲身参与表演的,音乐并不是教育手段和基本要素的独立存在,而是通过与语言、舞蹈、行为等相结合形成的一套完备的音乐教育模式,学生作为主导者更是教学的体验者。原本性包括启发性、即兴、完整性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脑力、智力、体力、能力、动力施加特定的影响,使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一定升华[7]。图2奥尔夫音乐体系结构图启发性,作为原本性的载体,是奥尔夫音乐体系的重要部分,其遵从了个体认知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例如,将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用语加入节奏,┃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郊游吧—┃。这使节奏知识更加生活化,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节奏相关知识也得到了加强。即兴是原本性思想的关键一环。即兴是人天生具备的本能,如个体在婴幼儿时期咿咿呀呀的儿语,在墙上肆意涂鸦。个体思想中的“特性”可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被教化为理性化的未来。对此,奥尔夫结合即兴和学生天性,把“游戏”融入教学中,在游戏中发掘学生的即兴创造力。完整性,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本国文化和思想进行传播和发展。依照奥尔夫的理论,音乐教育应将受教育者的生活背景、母语和传统思想和文化作为根基。其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将其思想的精华凝聚为一种包括语言、歌舞、肢体动作、器乐等一体化音乐教学模式。(三)柯达伊音乐体系(见图3)柯达伊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是人们心灵的表现,它可以满足人
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是人们心灵的表现,它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塑造人的性格,改造人的力量,影响人的情感。柯达伊坚信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只有学习民族音乐,才能更好地树立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在课程目标方面,他一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发展独立的民族精神,他认为在学会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向其他种类音乐的扩展学习会很容易,反之则很困难,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以及具有本民族音乐风格的其他音乐。图3柯达伊体系结构图(四)三大音乐体系对比通过对三大音乐体系的多维度对比,分析其联系和不同的侧重点(见表1)。三大音乐体系在思想方面一致认为:音乐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是人的一部分,是人情感的反应,是生活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其关乎生命的完整和精神的健康,他们都没有将音乐视为一种技能、部分人的天赋,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本能,即一种人人都有的本能[8]。表1三大音乐体系对比体系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思想核心音乐与人的身体有密切的关系原本性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节奏运动唤醒音乐本能元素性音乐属于每一个人通过节奏运动调和身心多元化民族信念,继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三大音乐体系的思想也存在不同的侧重点。达尔克罗兹更强调身体节奏对于人和音乐的联通,强调身体节奏的功能与训练;奥尔夫则更注重音乐原本的综合性,以及由此发展的多元化音乐教育思想观念;柯达伊则更强调民族性在音乐教育中的至高意义。二、三大音乐体系与我国教改工作的契合点(一)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现状1.“重技轻艺”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完善人、帮助人受到完善教育的专业,其所遵从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经济时代高校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 杨达.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19(01)
[2]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提高途径[J]. 邢刚. 大众文艺. 2018(24)
[3]基本乐理与视听练耳课程整合教学分析[J]. 李姗娜. 大众文艺. 2018(24)
[4]音乐教育理念在音乐学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谭璟. 艺术评鉴. 2018(21)
[5]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实践中的理性优化[J]. 李伊凡. 北方音乐. 2018(18)
[6]由“本土化”到“本体化” 跨越最后一厘米——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对接常态课堂教学策略谈[J]. 钱瑞华. 中国音乐教育. 2018(04)
[7]国际三大主流音乐体系比较研究——以高校视唱练耳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为例[J]. 韩笑. 艺海. 2017(05)
[8]《乐理与视唱练耳》对三大音乐教学体系的借鉴、融合与发展[J]. 彭传山.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12)
本文编号:2985258
【文章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37(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体态律动音乐思想结构图
?。??始大自然激发出的创作灵感是其“原本性”核心思想的主要来源。奥尔夫认为,音乐具有原本性,原本的音乐是人类情感自然流露的,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歌舞乐多位一体的,是人们亲身参与表演的,音乐并不是教育手段和基本要素的独立存在,而是通过与语言、舞蹈、行为等相结合形成的一套完备的音乐教育模式,学生作为主导者更是教学的体验者。原本性包括启发性、即兴、完整性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脑力、智力、体力、能力、动力施加特定的影响,使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一定升华[7]。图2奥尔夫音乐体系结构图启发性,作为原本性的载体,是奥尔夫音乐体系的重要部分,其遵从了个体认知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例如,将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用语加入节奏,┃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郊游吧—┃。这使节奏知识更加生活化,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节奏相关知识也得到了加强。即兴是原本性思想的关键一环。即兴是人天生具备的本能,如个体在婴幼儿时期咿咿呀呀的儿语,在墙上肆意涂鸦。个体思想中的“特性”可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被教化为理性化的未来。对此,奥尔夫结合即兴和学生天性,把“游戏”融入教学中,在游戏中发掘学生的即兴创造力。完整性,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本国文化和思想进行传播和发展。依照奥尔夫的理论,音乐教育应将受教育者的生活背景、母语和传统思想和文化作为根基。其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将其思想的精华凝聚为一种包括语言、歌舞、肢体动作、器乐等一体化音乐教学模式。(三)柯达伊音乐体系(见图3)柯达伊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是人们心灵的表现,它可以满足人
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是人们心灵的表现,它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塑造人的性格,改造人的力量,影响人的情感。柯达伊坚信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只有学习民族音乐,才能更好地树立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在课程目标方面,他一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发展独立的民族精神,他认为在学会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向其他种类音乐的扩展学习会很容易,反之则很困难,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以及具有本民族音乐风格的其他音乐。图3柯达伊体系结构图(四)三大音乐体系对比通过对三大音乐体系的多维度对比,分析其联系和不同的侧重点(见表1)。三大音乐体系在思想方面一致认为:音乐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是人的一部分,是人情感的反应,是生活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其关乎生命的完整和精神的健康,他们都没有将音乐视为一种技能、部分人的天赋,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本能,即一种人人都有的本能[8]。表1三大音乐体系对比体系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思想核心音乐与人的身体有密切的关系原本性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节奏运动唤醒音乐本能元素性音乐属于每一个人通过节奏运动调和身心多元化民族信念,继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三大音乐体系的思想也存在不同的侧重点。达尔克罗兹更强调身体节奏对于人和音乐的联通,强调身体节奏的功能与训练;奥尔夫则更注重音乐原本的综合性,以及由此发展的多元化音乐教育思想观念;柯达伊则更强调民族性在音乐教育中的至高意义。二、三大音乐体系与我国教改工作的契合点(一)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现状1.“重技轻艺”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完善人、帮助人受到完善教育的专业,其所遵从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经济时代高校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 杨达.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19(01)
[2]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提高途径[J]. 邢刚. 大众文艺. 2018(24)
[3]基本乐理与视听练耳课程整合教学分析[J]. 李姗娜. 大众文艺. 2018(24)
[4]音乐教育理念在音乐学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谭璟. 艺术评鉴. 2018(21)
[5]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实践中的理性优化[J]. 李伊凡. 北方音乐. 2018(18)
[6]由“本土化”到“本体化” 跨越最后一厘米——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对接常态课堂教学策略谈[J]. 钱瑞华. 中国音乐教育. 2018(04)
[7]国际三大主流音乐体系比较研究——以高校视唱练耳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为例[J]. 韩笑. 艺海. 2017(05)
[8]《乐理与视唱练耳》对三大音乐教学体系的借鉴、融合与发展[J]. 彭传山.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12)
本文编号:2985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98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