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与巴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1-26 20:29
本文先将"La—Do—Mi"三音列腔式结构及其曲折跳进旋法特征综合界定为巴音,后运用列表统计法总结巴音民歌在重庆各区域的分布数量与形态现状,并结合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阐述巴音现状产生的缘由,初步认为巴音在重庆的分布区域与古代巴人的迁徙轨迹存在对应关系,以此证明巴音很可能是巴人音乐之遗响,从音乐学角度为巴人历史源流提供新的认识观点。
【文章来源】:四川戏剧.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巴音民歌形态特征
二、巴音民歌分布区域与各区域的旋律形态
三、相关文化背景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巴蜀音调论[J]. 蒲亨强.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5(01)
[2]先秦巴文化与巴楚文化的形成[J]. 段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
[3]试论巴人对乌江流域的开发[J]. 曾超.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4]土家族族源论析[J]. 颜勇. 贵州民族研究. 1993(03)
[5]涪陵小田溪战国墓及所见之巴、楚、秦关系诸问题[J]. 段渝,谭晓钟. 四川文物. 1991(02)
[6]古代巴人的起源及其与蜀人、僚人的关系[J]. 张勋燎. 南方民族考古. 1987(00)
[7]裕固族西部民歌与有关民歌之比较研究[J]. 杜亚雄. 中国音乐. 1982(04)
本文编号:3001767
【文章来源】:四川戏剧.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巴音民歌形态特征
二、巴音民歌分布区域与各区域的旋律形态
三、相关文化背景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巴蜀音调论[J]. 蒲亨强.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5(01)
[2]先秦巴文化与巴楚文化的形成[J]. 段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
[3]试论巴人对乌江流域的开发[J]. 曾超.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4]土家族族源论析[J]. 颜勇. 贵州民族研究. 1993(03)
[5]涪陵小田溪战国墓及所见之巴、楚、秦关系诸问题[J]. 段渝,谭晓钟. 四川文物. 1991(02)
[6]古代巴人的起源及其与蜀人、僚人的关系[J]. 张勋燎. 南方民族考古. 1987(00)
[7]裕固族西部民歌与有关民歌之比较研究[J]. 杜亚雄. 中国音乐. 1982(04)
本文编号:3001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00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