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9 18:35
鲁西南鼓吹乐是山东省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吹打乐艺术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我国北方鼓吹乐种的代表,是山东省民俗文化孕育的艺术结晶,蕴含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2006年5月,鲁西南鼓吹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鲁西南鼓吹乐艺术价值的高度肯定,但同时也体现出其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鲁西南鼓吹乐亟待保护。本文以鲁西南鼓吹乐为研究对象,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以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源流及文化价值为研究背景;第二章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层面,探讨作为“非遗”的鲁西南鼓吹乐传承与保护的多元价值及其保护的意义,探析鲁西南鼓吹乐的保护机制,并对其开发与利用的目的和必要性作出阐释,从而为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考察、访谈法等方式探清其传承与发展现状,借助PEST建模法,分析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环境与发展条件,结合与传承人的访谈发现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阻碍;第四章横向对比国内较成功的民间吹打乐非遗保护开发案例——嵊州吹打和绛州鼓乐,提出鲁西南鼓吹乐可借鉴的发展成功因素;第五章根据前文分析总结的鲁西南鼓吹乐传承与发展遇到的问题,相应提出传承与发...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长清孝堂山石祠石壁鼓吹乐队画7??
图2汉画像石鼓吹乐队演奏场景8??据史料记载,鼓吹乐发展至明清时期已非常盛行,广泛流传于山东西南地的鲁西南鼓吹乐也是在这一时期尤为兴盛。许多现存的鼓吹班社,都是从清朝续下来,一代代传承至今,有些班社的历史甚至可追溯到明朝。9??二、鲁西南鼓吹乐的地域分布??鲁西南鼓吹乐主要流传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区的菏泽市、济宁市一带,以菏市巨野县、牡丹区、成武县及济宁市嘉祥县为中心,辐射周边多处地市。鲁西鼓吹乐分布十分密集,仅在菏泽市就有近两千名鼓吹乐表演艺人,数百支鼓吹队。此流域内技艺高超的艺人层出不穷,高手云集,有职业和半职业的表演班社,??曲目丰富,代表艺人有任同祥、袁子文、魏永堂、和冠贤等。??,。
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沿着传统鼓吹乐形式发班主陈建斌的带领下,陈氏家族风生水起,在观的一支鼓吹乐队。“前两年发展好的时候,我其他有的班社只要100—个人,还是有好多人愿请,我们也只能去1个,忙的很。”就演奏乐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非遗保护的鲁西南鼓吹乐传承与发展研究[J]. 张爽. 艺术教育. 2018(21)
[2]论传承人流动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李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3]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与保护[J]. 吴音子. 北方音乐. 2018(13)
[4]“非遗”价值特征及其实现[J]. 杜红艳. 社会科学家. 2018(05)
[5]“非遗”艺人保护聚焦——以鲁西南鼓吹乐的艺人保护为例[J]. 林琳,李云鹏. 民族艺术研究. 2017(05)
[6]国家级非遗项目鲁西南鼓吹乐的文化特点——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伊双来为例[J]. 江静. 艺术百家. 2016(06)
[7]建国以来山东鼓吹乐研究综述[J]. 孙航,王鲁彦. 齐鲁艺苑. 2016(01)
[8]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与传承模式探索[J]. 郑甜. 枣庄学院学报. 2014(06)
[9]关于鲁西南鼓吹乐的调查研究[J]. 曹敏. 北方音乐. 2014(10)
[10]对传统音乐进行旅游开发的宏观思考[J]. 董海燕,万克夫. 企业经济. 2013(08)
博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 陈少峰.山东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需求层次理论下的非遗培训模式研究[D]. 王伟.山东艺术学院 2018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研究[D]. 秦叶.山东师范大学 2016
[3]山东鼓吹乐文献及个案研究[D]. 王鲁彦.陕西师范大学 2014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D]. 赵越.太原理工大学 2014
[5]鲁西南嘉祥县伊氏鼓吹班社调查与研究[D]. 王晨晨.新疆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07387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长清孝堂山石祠石壁鼓吹乐队画7??
图2汉画像石鼓吹乐队演奏场景8??据史料记载,鼓吹乐发展至明清时期已非常盛行,广泛流传于山东西南地的鲁西南鼓吹乐也是在这一时期尤为兴盛。许多现存的鼓吹班社,都是从清朝续下来,一代代传承至今,有些班社的历史甚至可追溯到明朝。9??二、鲁西南鼓吹乐的地域分布??鲁西南鼓吹乐主要流传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区的菏泽市、济宁市一带,以菏市巨野县、牡丹区、成武县及济宁市嘉祥县为中心,辐射周边多处地市。鲁西鼓吹乐分布十分密集,仅在菏泽市就有近两千名鼓吹乐表演艺人,数百支鼓吹队。此流域内技艺高超的艺人层出不穷,高手云集,有职业和半职业的表演班社,??曲目丰富,代表艺人有任同祥、袁子文、魏永堂、和冠贤等。??,。
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沿着传统鼓吹乐形式发班主陈建斌的带领下,陈氏家族风生水起,在观的一支鼓吹乐队。“前两年发展好的时候,我其他有的班社只要100—个人,还是有好多人愿请,我们也只能去1个,忙的很。”就演奏乐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非遗保护的鲁西南鼓吹乐传承与发展研究[J]. 张爽. 艺术教育. 2018(21)
[2]论传承人流动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李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3]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与保护[J]. 吴音子. 北方音乐. 2018(13)
[4]“非遗”价值特征及其实现[J]. 杜红艳. 社会科学家. 2018(05)
[5]“非遗”艺人保护聚焦——以鲁西南鼓吹乐的艺人保护为例[J]. 林琳,李云鹏. 民族艺术研究. 2017(05)
[6]国家级非遗项目鲁西南鼓吹乐的文化特点——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伊双来为例[J]. 江静. 艺术百家. 2016(06)
[7]建国以来山东鼓吹乐研究综述[J]. 孙航,王鲁彦. 齐鲁艺苑. 2016(01)
[8]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与传承模式探索[J]. 郑甜. 枣庄学院学报. 2014(06)
[9]关于鲁西南鼓吹乐的调查研究[J]. 曹敏. 北方音乐. 2014(10)
[10]对传统音乐进行旅游开发的宏观思考[J]. 董海燕,万克夫. 企业经济. 2013(08)
博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 陈少峰.山东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需求层次理论下的非遗培训模式研究[D]. 王伟.山东艺术学院 2018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研究[D]. 秦叶.山东师范大学 2016
[3]山东鼓吹乐文献及个案研究[D]. 王鲁彦.陕西师范大学 2014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D]. 赵越.太原理工大学 2014
[5]鲁西南嘉祥县伊氏鼓吹班社调查与研究[D]. 王晨晨.新疆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07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00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