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乐体裁民族化的早期探索与实践——陆华柏编配的三重奏《光明行》与相关版本比较
发布时间:2021-03-25 04:57
1943年,陆华柏在为刘天华二胡曲《光明行》编配钢琴伴奏的基础上,又为《光明行》编写了二胡、三弦、钢琴三重奏。文章分析了陆华柏编写三重奏的外因与内因;将三重奏《光明行》的二胡、钢琴声部分别与刘天华原作以及陆华柏为《光明行》编配的附加钢琴伴奏做比较,得出结论:三重奏的二胡声部更注意弓法、指法的特殊安排和多种演奏技法的运用,进一步发挥了二胡表现力;三重奏钢琴声部在织体等方面的变化强化了《光明行》的精神风貌;加入三弦使三个声部间形成此起彼伏相互合作的效果,三重奏《光明行》更具室内性和民族风。陆华柏丰富了民族器乐曲的表现形式,是20世纪上半叶西洋室内乐体裁民族化探索的早期成果,对于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推进中西乐器同台演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陆华柏探索室内乐体裁民族化的外因与内因
二、三重奏《光明行》与相关版本比较
(一)二胡声部
1.曲式结构的保留
2.弓法的特殊安排
3.指法的特殊安排
4.其他演奏技法的运用
(二)钢琴声部
1.原封不动的部分
2.截然不同的部分
(三)三弦声部
1.三弦演奏主旋律
2.三弦作为伴奏
3.三弦作随机模仿保持统一的民族风格
4.三弦用不同演奏技法获得多种音响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方位的音乐教育实践——陆华柏在华中师范学院[J]. 丁卫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7(02)
[2]中西调和 相得益彰——陆华柏配《刘天华二胡曲集(附加钢琴伴奏谱)》研究[J]. 施咏. 音乐研究. 2009(02)
[3]探寻民族风格和声之路——谈谈我的一点创作经验之二[J]. 陆华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0(03)
[4]抗战后期的“福建音专”[J]. 陆华柏. 音乐艺术. 1990(02)
本文编号:3099071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陆华柏探索室内乐体裁民族化的外因与内因
二、三重奏《光明行》与相关版本比较
(一)二胡声部
1.曲式结构的保留
2.弓法的特殊安排
3.指法的特殊安排
4.其他演奏技法的运用
(二)钢琴声部
1.原封不动的部分
2.截然不同的部分
(三)三弦声部
1.三弦演奏主旋律
2.三弦作为伴奏
3.三弦作随机模仿保持统一的民族风格
4.三弦用不同演奏技法获得多种音响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方位的音乐教育实践——陆华柏在华中师范学院[J]. 丁卫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7(02)
[2]中西调和 相得益彰——陆华柏配《刘天华二胡曲集(附加钢琴伴奏谱)》研究[J]. 施咏. 音乐研究. 2009(02)
[3]探寻民族风格和声之路——谈谈我的一点创作经验之二[J]. 陆华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0(03)
[4]抗战后期的“福建音专”[J]. 陆华柏. 音乐艺术. 1990(02)
本文编号:3099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099071.html